首先是她的教練何威儀。在流言蜚語中,他第一個站出來,用專業術語公開了全紅嬋的傷情,用強硬的態度駁斥了那些關於「體重失控」、「狀態下滑」的無端猜測。
他明確指出,全紅嬋的發育期增重,是控制在5公斤以內(43公斤),絕非網傳的10公斤。他呼籲外界,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
然後是她的家人。全紅嬋的母親在鏡頭前哽咽:「看著她全身貼膏藥,我好心疼。」 家人對她的期望,早已不是金牌,而是「做好自己」。
《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也紛紛發聲,盛讚她「拼搏的身影比獎牌更閃亮」。粉絲們則說出了那句最美的應援:「肌貼是冠軍的勛G章」。
從「神壇」到「人間」,全紅嬋用一場「第五名」和十秒鐘的眼淚,完成了與公眾的「和解」。我們不再需要一個完美的「跳水機器」,我們需要一個健康的、會痛、會哭、會笑的全紅嬋。
全紅嬋的體育故事,已經進入了「第二篇章」。如果說奧運奪金是「天才的降臨」,那麼這次帶傷獲得第五名,則是「戰士的成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