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關鍵領域,歐洲想要甩掉中國,但美國卻在背後,狠狠捅了一刀

2023-12-29     邱真茗     反饋
1/5
中國作為電池製造行業的領先者,長期以來在全球電池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歐洲正在謀求在這一關鍵技術領域上自給自足,避免對中國的依賴。但美國最近的舉動無疑給歐盟在背後捅了一刀。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近日,一家電池材料的頂級製造商透露,該公司將重點交付建在美國田納西州的河濱工廠,並將在北美地區啟動下一個工廠,該公司也一直在考慮向歐洲擴張,但是融資問題是最大的現實阻撓。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中,對清潔能源有高達3690億美元的補貼,而歐盟和英國所能提供的都無法與這一數額相比。相比於沒有補貼的歐洲,美國的清潔能源補貼政策,促使越來越多的生廠商將重點轉移到了美國,這意味著,歐洲想要建立獨立於中國的電池供應鏈計劃,將會被嚴重延誤。

早在去年,拜登政府通過《通脹削減法案》時,中方就已經對美方這一不正當、歧視性的舉措,公開表達了關切。該法案的相關措施以「保護國家安全」為名,涉嫌違反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等原則,一經提出就引發了多個國家的強烈不滿。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奉行的是「美國優先」,嚴重違背了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

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製造商的打壓,中方也開始調轉方向,對歐洲地區加大了投資,以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和市場。今年5月份,我國電池材料製造商上海璞泰來,宣布計劃在瑞典投資13億美元建廠。與此同時,璞泰來在國內的競爭對手——寧波杉杉公司也考慮在芬蘭進行類似的投資。

另外,加拿大電池材料集團SRG礦業,與我國科技集團碳一新能源達成合作,計劃在摩洛哥投資3到5億美元,興建一座工廠,以滿足美國和歐洲市場的需求。目前,包括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在內的中國鋰電池企業均已在歐洲布局工廠。中方與歐洲各國之間的合作,有助於歐洲電池供應鏈的良性發展,推動整個電動車領域的發展。
1/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