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民間的旅館也逐漸發展起來,如雨後春筍遍布大小城鎮,民間的旅店叫做「逆旅」或「傳舍」。
考古發掘中就出土過戰國時期逆旅的住宿憑證,類似現在酒店的房卡,這種憑證是一種銅製的小牌,叫做「節」,上面還刻有酒店的名字。
先秦時期的旅店不僅向來往行客提供住宿,還有一些別具深意的私人旅店。
這些旅店是當時的諸侯和國君專門開設 ,提供給他們招攬的人才居住,是當時養士之風盛行的產物。
古代的旅店還出現了嚴格的等級劃分,有一些高級旅店普通百姓是沒有資格進入的。
《左傳》記載,當時的鄭國就有專門的「諸侯之館」,只有各國的諸侯和國君才能入住,類似現代專門接待貴賓的高級酒店。
為了控制人口流動,規範旅店的管理,避免閒雜人等和不法之徒隨處行動,秦國還實施了入住客棧核驗身份的制度。
當時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將「依法治國」的理念貫徹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秦法規定,凡是入住秦國旅店的人都要先查驗和登記身份信息。
秦國統一六國後,除了規範文字和度量衡,還在國內建立了完備的驛站制度。
根據當時的規定,主要交通道路上,每隔30里就要設置一個休息站點,這裡不僅可以留宿,還飼養了備用的馬匹。
西晉時期的《上客舍議》就記載了當時客舍林立的繁榮場景:天下各處的商旅都齊聚京城,無論是經商還是朝貢,辦理公務還是處理私事,人們在城市道路上往來頻繁絡繹不絕,車子擠滿了街道,兩旁的客棧也住滿了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