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怎麼形成的

2024-07-22     花峰婉     反饋
1/8
漢族是怎麼形成的

漢族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民族,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的。這個名稱顯然得自於漢朝,這意味著在漢朝之前肯定不會有漢族之說。以當下的用法來說,一般會喜歡將漢朝以前那些,被認定為主體民族的歷史名稱統稱為「華夏族」。只是這種歸類法同樣不夠嚴謹。

亂世總歸會有許多新的概念產生。總的來說,華夏族的概念起自春秋戰國時代,而在南北朝時期漢則開始成為族名。接下來我們就從頭開始講起,看看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華夏與四夷

就主體民族的稱謂來說,春秋時期那些與周王室親緣關係密切的諸侯們,普遍自稱為「諸華」或者「諸夏」。同時依照對稱原則分別用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些帶有貶義的名稱,來代指四周那些與自身文化不同的族群。

比如有一年狄人入侵邢國,管仲勸說齊桓公去救援邢國時,開口便強調「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意思是說戎狄們像豺狼一樣,永遠不會滿足;(像邢國)這樣的諸夏諸侯才是自己人,是不可以被拋棄的。這裡用的就是「夏」來代指中原諸侯。

又比如晉悼公想攻打戎狄,同時楚國也有準備入侵陳國的跡象,晉國大臣魏絳便勸說道「勞師於戎,而楚伐陳,必弗能救,是棄陳也,諸華必叛。戎禽獸也,獲戎失華,無乃不可乎」,意思是說要是由於晉國伐戎而沒能及時救援陳國,中原諸侯們一定會背叛晉國。為了征服戎狄這種禽獸之族,而失去中原諸侯們的支持,恐怕是不行的。這裡則是用的「華」來代指中原諸侯。

齊恆公和晉悼公都是春秋時期的霸主。管仲和魏絳的表述透露了兩層意思:一是華夏諸侯們應該守望相助,霸主尤其有義務這麼做;二是華夷有別,能夠被歸入華夏體系的諸侯們,才是文明的存在。

雖然不管用哪個字,包括「華夏」二字聯在一起用,表達的都是同一意思,但細細品來華、夏二字卻是有不同深意的。簡單點說一個代表的是文化優越性;一個代表的是政治的正確性。

甲骨文化里的「華」字,是一棵開滿花朵的樹木形象。所謂「木謂之華,草謂之榮」,樹木開花了被稱之為「華」,草開花了被稱之「榮」。以北方地區的氣候環境,以及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來看,我個人認為能夠讓古人有華美之感,並創造「華」這個字的,大機率是一顆開滿花朵的梧桐樹。

這麼漂亮的一個字放在人身上,最初是用來展現服飾的華美。只不過春秋諸侯們把自己稱之為「諸華」,肯定不是想展示自己穿得有多漂亮了。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標註穿著者的身份成了服飾的主功能。這背後的邏輯倒也不複雜,人類的種族就那麼幾種,而且地域性明顯。生活在一個地區的人類大機率是同一種族,但民族卻可以分成許多個。這種情況下,用服飾來區別彼此就成為了最直觀的辦法。這使得服飾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甚至是最重要的文化符號。

具體到春秋諸侯們用「華」來代表自己,還不光是為了跟戎狄們區別開來,更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明優越感。正因為服飾有那麼強的文化指向,中原士族因西晉滅亡南遷的事件,才被後世稱之為「衣冠南渡」。所謂五胡亂華之說,說到底也是覺得那些異族破壞了中原地區的文明。

總結下來,服飾即可以用來顯露民族身份,也可以用來隱喻等級身份。即便到了現代社會,這種現象依然普遍存在。但凡提到要對外展示民族形象,無論中外首先想到的都還是穿上民族傳統服飾;同時要判斷一個人社會階層,一般人總歸是最先從服裝、飾品入手。

說完了華再來說說夏。「夏」字代表的則是權力來源的正統性,政治上原本指向的是最早成為天下之主的夏朝。對於以祖先崇拜為信仰基礎的中國人來說,傳承有序非常重要。周王朝確定的秩序觀中,商能夠代夏是天命,周能夠代商也是天命所在。然而商曾經受命於天的政治地位雖然不能被否認,要讓周人認定自己是其道統繼承者卻有些彆扭。
1/8
下一頁
奚芝厚 • 137K次觀看
舒黛葉 • 28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福寶寶 • 46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