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分析了近50萬名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吃的魚類越多,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風險越高。
特別是金槍魚和非油炸魚的攝入增加,與惡性黑色素瘤和原位黑色素瘤的風險升高有關。
這項研究結果一經公布,立即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事實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海洋污染有關。 研究中的受試者主要食用海魚,而海洋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砷、汞、鉛、鎘等重金屬,以及農藥殘留、石油污染物等都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目前的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相對穩定,出產的魚類仍然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魚都可以無憂無慮地享用呢?
首當其衝的是生魚片,尤其是淡水魚製作的生魚片。 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魚肉極易感染寄生蟲,如華支睪吸蟲。
這種寄生蟲可在人體內存活長達30年,不斷侵蝕肝臟,引發膽囊炎、肝硬化,甚至膽管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其列為一類致癌物。 其次是中式鹹魚,這種傳統美食也被列入了致癌物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