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的霍去病墓。圖源:網絡
直到東漢時,河西走廊基本為漢王朝掌控,南面的祁連山為羌人所據,只有北面的合黎山到居延海一帶是匈奴領地。
西晉永嘉之亂後,前涼、前秦、後涼、南涼、北涼等政權先後入主祁連山。北涼亡後,祁連山成真空地帶,吐谷渾異軍突起,稱霸祁連山。
到隋代,吐谷渾的遊牧範圍「自西平臨羌城(今青海湟源東南)以西,且末(今新疆且末)以東,祁連(今祁連山)以南,雪山(今崑崙山和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以北,東西四千里, 南北二千里」,主要活躍於祁連山南麓的青海一帶,不時侵擾西北州郡,為隋朝一大邊患。
眼看吐谷渾不老實,隋朝要出手了。
隋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派宇文述出兵青海,大破吐谷渾。此役,隋軍斬殺3000餘人,俘虜吐谷渾王公貴族200人。
次年(609年)三月,隋煬帝坐在宮中,突然跟大臣說:「自古以來,天子有巡狩之禮,可我看之前南朝那些皇帝整日塗脂抹粉,躲在深宮裡,不與百姓相見,這是什麼道理呢?」
大臣順著隋煬帝的話說:「這就是他們不能長久統治的原因啊。」
於是,隋煬帝宣布,要親自帶兵西巡。此前,深得皇帝信任的裴矩也在為其撰寫的《西域圖志》中以「胡多諸寶物」,「吐谷渾易可併吞」等語,勸諫隋煬帝御駕親征,消滅吐谷渾。
隋煬帝早就心痒痒了。他率領十幾萬大軍,還有皇親國戚、後宮嬪妃、文武百官等,大張旗鼓地出發。大軍過臨津關(今甘肅臨夏),渡黃河,之後到達西平(今青海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