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他登基之後,對華夷觀念尤為看重,在中原人眼裡,清朝的滿族人就是夷狄,難登寶座。由於民族的差異,漢人並不願意讓滿族人做中原的主人,多爾袞在入關之前。
洪承疇就曾經向多爾袞提出過建議,請他改變清軍劫掠的傳統,安撫百姓,讓清軍打著「為民報仇」的旗號保境安民。
洪承疇的建議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效果,促使許多百姓自願投降,歸入了清軍麾下。
但是嘗到甜頭的滿族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開始在全國大面積的推行剃髮易服,逼迫中原人行跪拜禮,遵循八旗制度,逼迫男子剪小辮子,使得華夏衣冠絕於世間。
中原人自古以來便奉行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因此他們對於這些移風易俗的政策多有不滿,他們奮起抵抗,不僅以死相搏,他們的這些舉動遭到了當局的殘酷鎮壓,釀成了一場場血案,其中以江南地區最為顯著。
明朝知識分子自小便接受儒家教育,家國情懷尤為濃烈,雖說明朝已經亡國,但是他們仍舊不願意成為清朝的子民,張傑緒就是反清分子,他原本是明朝的將軍。
他吃明朝的俸祿,對明朝有著極強的身份認同感,當清軍剛剛入關的時候,他曾帶領過手下與清軍進行過多場大戰。但是由於戰鬥力不足,所以他被迫帶著手下尋找起了其他的出路。
當時北部地區基本已經被清軍占領,他們只得不斷南下,後來一行人乘船逃到了海上,在海上漂泊了幾個月,終於找到了一處棲身之所,納土納群島。
生活百年建國家
納土納群島是僅次于海南島的第二大島,總面積211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72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地理位置極佳,能源豐富,漁業發達,納土納群島距離中國內陸位置較近,從中國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向南行駛400多公里便可以到達此處。
千百年前,納土納群島曾經在中原統治者的管轄範圍之內,唐宋年間中國商船曾頻繁的在該群島靠岸,外國商船想要進入中原,也必須經過這裡,該群島對於唐朝時期的外交事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明朝初年,朱棣曾派鄭和七下西洋,由於海上補給困難,所以鄭和在沿岸設立了多個補給站。
而納土納群島就是中國船隻出行的一個重要補給站,後來中國閉關鎖國,西方殖民勢力登上納土納群島。
在這裡生產生活,進行殖民,明王朝變放鬆了對這裡的管控,慢慢的,這裡成為了荷蘭殖民者的天下。
張傑緒帶領手下將士登上納土納群島之後,與在這裡生活的荷蘭殖民者進行了幾場血戰,將他們趕出了群島,並正式在此定居。
由於納土納群島中有很深厚的漢人基礎,因此張傑緒等人很快便在這裡安定下來,種地、釣魚,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張傑緒為避免外人侵犯,在島上設立了多個管理者,由自己擔任島嶼的國王,他仿照明朝的制度,鼓勵手下開荒,使得明朝殘軍和當地人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只可惜張傑緒做了幾年國王之後,就因為生病而離開了人世,他是明朝參軍的主心骨和話事人,他去世之後,群龍無首的明軍便陷入到了混亂當中。
張傑緒的子孫為了王位,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忽略了正在澳門島上徘徊的荷蘭殖民者,給附近的荷蘭人鑽了空子,後來荷蘭人捲土重來,回到了島上生活,明朝殘軍已經無力與他們強行火拚,雙方共同生活在了島嶼之上。
很快200多年過去,明朝人與荷蘭人在這片島嶼上繁衍生息,漢人在島嶼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直到今天,納土納群島也有很多人說漢語。
1945年,印尼宣布獨立,開始發展起了屬於自己的勢力,他們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接過了納土納群島,將其歸入了印尼的領土,印尼接手之時,島上仍舊有一大群華裔。
據調查,在如今的納土納群島上,有85.27%的居民是馬來人,其餘由華人、爪巴人和蘇門答臘人共同組成,島上的人依舊以馬來語和漢語等語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