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被無數人傳頌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就是如此: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對後世的影響極大,堪稱是宋詞中寫「愁緒」的經典之作。李煜只用寥寥幾筆便生動描繪出了孤寂落寞、愁緒萬千的意象,其中「鎖」這個字更是用的極妙,將思鄉之情、痛惜之意盡數熔於一爐。
詞風轉變後的李煜仿佛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脈,優秀的詞作仿佛信手就能拈來,每隔一段時間都能誕生一篇驚才絕艷的大作。
李後主之名非但沒有沉寂,反而愈發傳遍天下。
名句現世,災禍臨身
如果要對李煜的作品排序,那第一的位置可以說毫無爭議,必然是這首被後世無數文學評論家傾力推薦,誕生了千古名句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這首詞相信大部分人都聽過:「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堪稱是李煜詞風轉變之後的集大成之作,全篇沒有一句華麗繁複的辭藻,僅通過明凈、凝練的筆觸就將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展現的淋漓盡致,每每讀到都會有一種直刺人心的美感。
後世甚至有評論家將《虞美人》奉做了「詞中之帝」,此等豪言還收穫了無數人的認同。事實上,這不僅僅是李煜的巔峰之作,還是他的絕命之作。在寫下這篇大作後,南唐後主便殞命宮廷。
其實李煜被俘之後,最開始還是過得並沒有太差。畢竟趙匡胤是一代雄主,極有容人之量。
連功高蓋主的開國功臣趙匡胤都能做到「杯酒釋兵權」,給他們榮華富貴的太平生活。李煜這樣無權無勢的亡國之君自然也不會被苛待,給了他不錯的生活。
可惜的是,李煜被囚後不久,趙匡胤就忽然暴斃,即位的是他的弟弟趙光義。民間對這個結果傳言紛紛,就連大臣之間都流傳著「燭影斧聲」的說法,暗示趙光義有篡位奪權之嫌。
趙光義登基後,李煜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因為根據民間野史的記載,趙光義對李煜的妻子小周后頗為喜愛,經常把後者召入宮中,每次都要過很長時間才放出來,此舉讓李煜痛苦不已。
而且趙光義和他哥哥不同,他性格陰鷙、又沒有容人之量,對李煜這個亡國之君一直沒有好感,總想著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