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頓悟,立刻散盡家財充作軍費。可當英布造反、劉邦再度親征時,後方主持工作的蕭何又收到老闆雪片般的"慰問信"。召平再次點醒:"您散財已不新鮮,得散名!"蕭何心領神會,火速化身"惡霸",在長安城強買強占良田,惹得百姓怨聲載道。等劉邦回京,告蕭何御狀的百姓跪了一路。劉邦表面訓斥幾句,心裡石頭終於落地——一個聲名狼藉的丞相,有什麼可怕?蕭何自污避禍,以"惡名"換平安,其隱忍智慧,令人嘆服。
白居易曾道:"周公恐懼流言日",若論在猜忌漩渦中的生存藝術,蕭何更勝一籌。他從劉邦屠戮彭越、英布等功臣的血泊中悟透"權大欺主"的鐵律,以非凡的審時度勢,在驚濤駭浪中穩坐相位,成為漢初罕見善終的頂級功臣。蕭家封侯延綿十四代,直至王莽篡漢方止,這份"長線收益",豈是當初五百錢所能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