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答案讓朱元璋非常驚訝,他沒想到一個蒙古姑娘竟然能答出來如此有格局的答案,甚至在朱元璋看來,這個答案比當年趙普答的「道理」更有道理。
以一個父親的立場來說,朱元璋自然是非常希望晚輩能夠孝順的,而以一個君王的立場來說,觀音奴畢竟是外族人,古人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朱元璋其實也不能保證觀音奴對大明真的心悅誠服。
但是觀音奴既然這麼回答了,那就說明至少她心裡是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她要想自己好、哥哥好,那就要表現出自己忠於大明的誠意。
而「忠孝」又是最符合漢人文化的兩個方面,因此這極大地說服了朱元璋將觀音奴賜婚給自己的二兒子朱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