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詒端
周系輿和左觀瀾是同學,關係頗好,兩人很早便給兒女訂了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左宗棠不敢拒絕,但是他當時根本拿不出錢來結婚。
周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於是他們提出左宗棠入贅周家,做上門女婿。
左宗棠內心是不願意的,他怕入贅周家做上門女婿後,會處處遭受排擠和白眼。
但當時迫於無奈,左宗棠還是來到湘潭周家,當了一名上門女婿。
多年後回憶往事時,左宗棠說到:到周家做上門女婿,是他這輩子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周家家境殷實,是方圓百里千里挑一的大戶人家。在當地蓋了一所近一萬平方米的大院,取名「桂在堂」。
左宗棠所說的最正確決定之一,並非對方家境殷實,是一大戶人家。
而是因為岳父岳母的寬宏仁慈和妻子的體貼入微。
當時,左宗棠雖然沒有錢,但岳母堅信女婿只是暫時陷入困境,遲早有一天會出人頭地的。於是他們全力支持左宗棠讀書,不讓他干農活,言語上也儘是關愛。
岳母還告誡女兒,要成為左宗棠的賢內助,叮囑女兒對丈夫言聽計從。
周詒端和左宗棠同齡,是一個知書達理、端莊賢淑、容貌秀麗的才女。
不論是家庭出身,性格才華還是容貌,配左中棠都綽綽有餘。
重要的是周詒端從不因為出身大戶人家就飛揚跋扈,她總是對左宗棠照料的體貼入微。
周詒端時常趴在左宗棠耳邊,輕聲細語告誡他,桂在棠是自己的家,千萬不要有寄人籬下的感覺。每當這時,左宗棠心裡便升起一股暖流。
1833年,左宗棠第一次進京參加會試,需要一大筆錢。
左宗棠沒什麼錢,周詒端便拿出陪嫁的100多兩銀子,給丈夫做路費。
誰知,左宗棠在回老家看望大姐一家時,發現他們的日子過得很是艱難,便自作主張,將盤纏全部送給了大姐。
這事換做一般女人,絕對要大發雷霆,將丈夫罵的狗血淋頭。
但是周詒端沒有這樣做,她沒有沖丈夫發脾氣,而是又找親戚借了100多輛銀子,交到左宗棠手上。
然而,左宗棠會試卻沒有中磅,名落孫山了,他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到了家。
之後,左宗棠連續參加兩次會試,均以失敗告終。
花了很多錢又沒考中,左宗棠很是愧疚,但周詒端卻從來不怪罪丈夫,她總是好言相勸,希望左宗棠來年再戰。
在這幾年間,周詒端接連為左宗棠生了三個女兒,但沒有兒子。
在古代,兒子是傳宗接代的重任,沒有兒子,就意味著要斷子絕孫。
於是,周邊的風言風語多了起來。說周詒端的少,評論左宗棠的倒是挺多,說他好吃懶做,考試考不中,還沒有兒子。
那段時間,左宗棠很是鬱悶,整天鬱鬱寡歡。
周詒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從不埋怨左宗棠因為考試耗費大量錢財,反而支持他繼續溫習功課,準備下一輪考試。
這些溫暖的話語,讓左宗棠逐漸平靜了下來。慢慢的,左宗棠也看透了科舉考試的本質,不願意再將寶貴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無意義的事情當中。
之後,夫妻倆琴瑟合鳴,感情依舊如初。只是對生不齣兒子的問題,周詒端總是心生愧疚,將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