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墓地:破敗寒酸,雜草叢生,時至今日憑弔、瞻仰者不絕

2025-08-21     花峰婉     反饋
2/3
劉墉出生在山東諸城一個官宦世家,祖上世代為官,曾祖父劉必顯曾做過清廷的戶部主事,祖父劉棨官至四川布政使,其父劉統勛則身份更加顯赫,官至清廷首席軍機大臣一職。

出生在這樣一個名門相府之家,使得劉墉從小不僅過著富足的生活,也讓他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為他日後的仕途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751年,32歲的劉墉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在殿試中,他發揮出色,考取了二甲第二名進士,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召見,當時,乾隆皇帝得知他是劉統勛的兒子後,愛屋及烏,對劉墉十分欣賞和喜歡,當即便將其安排進入到翰林院擔任庶吉士,後續不久,又將劉墉升遷至翰林院侍講。

原本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後,劉墉的未來之路可謂是不可限量,但是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在1755年時,劉墉的父親劉統勛因為辦理軍務失宜被下獄,劉墉受這件事情的牽連,遭到了乾隆皇帝的問責,還遭到了貶官的處理。

這一次的突遭變故,劉墉起初無法應對,但好在他及時調整身心,不久便重新振作了起來,時隔一年後,乾隆皇帝寬釋了劉統勛,劉墉父子,劉統勛,劉墉父子先後被清廷起復,劉墉先是在廣西擔任鄉試正考官,後續又被清廷委任為安徽學政。

劉墉到任安徽學政後,兢兢業業,誠誠懇懇做事,多次上奏朝廷,提出了許多諸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乾隆皇帝則給予了他充分肯定,開始有意栽培劉墉,使得劉墉成為了當時清廷前途無量的官吏。

後續,在乾隆皇帝的任用下,劉墉又先後出任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冀寧道台等職務,在這些職務上,劉墉為政嚴肅認真,作出了不少政績,但也因為疏忽,犯了一些錯誤,再次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懲戒,被發配充軍。但好在乾隆愛其才,不久就赦免了他,讓他繼續在朝中任職。

1769年,歷經苦楚的劉墉重新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用,被任命為江寧知府,主政地方,劉墉到任之後,為政公正清廉,使得當地政清人和,令劉墉備受好評,被讚譽為「能吏」。

1780年,61歲的劉墉迎來了他仕途上的高點時刻,他出任湖南巡撫,成為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當時,湖南多次災害頻發,各縣盜案迭起,引人堪憂,劉墉到任後,便著手處理這些事宜,他先是修築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然後便是派出兵吏大力對這些盜匪進行搜捕和圍剿,僅僅不到一年的事情,便將這些盜匪全部剿清,使得湖南各地的治安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當地的民眾得以安居樂業。

1782年,劉墉遷工部尚書,任上書房總師傅,當時,乾隆皇帝盛寵和珅,使得和珅在朝中為所欲為,劉墉雖極為不滿,但並不想與和珅交惡,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事,因而始終在與和珅相處時,靜默自守、虛與委蛇。

與此同時,已步入老年的劉墉逐漸失去了進取心,這就導致他在所在的職務上不斷犯錯誤,令乾隆皇帝開始對他有了厭惡之心,逐漸遠離他,並不再重用於他。

1797年,愛新覺羅·永琰即位,是為嘉慶帝,而乾隆則被奉為了太上皇,當時,黃河決口,清廷準備派遣一位得力的大臣前往查看黃河決口的情況,當時,嘉慶帝在琢磨了一番後,準備派遣年過七旬的老臣劉墉前往察看,但作為太上皇的乾隆皇帝起初並不同意,認為他幹活懶散,年老體衰,已經沒有了幹事的勁頭,但在嘉慶帝的再三勸說下,乾隆才同意派遣劉墉前去。

劉墉拖著老邁的身體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了流離失所的百姓,心中太過痛心,當即便上奏,請求朝廷調來糧米救災,同時派人來在決口處築壩,下游疏導分流,解決這次水患。

就這樣,在劉墉的親力親為下,這次黃河決口之事被解決,嘉慶皇帝則為此十分高興,對劉墉進行了稱讚。

1799年,乾隆皇帝龍御歸天,嘉慶皇帝便開始對和珅這個在乾隆時期,所為欲為的權臣都起了手,他下旨將和珅下獄後,便讓劉墉這位老臣,和其他兩位清廷重臣共同審理和珅,最終一鼓作扳倒了和珅及其黨羽氣。

這件事情後,嘉慶皇帝對劉墉這位老臣委以重任,讓其擔任朝廷要職,當時,劉墉已年過八旬,但他由於可以施展其才,所有他的狀態極佳,繼續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和餘熱。
呂純弘 • 9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