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歷史上,常規賽與季後賽輸球場次的總得分排名中,勒布朗-詹姆斯排名第一,是輸球比賽總得分最多的球員,科比緊隨其後排名第二,這份榜單中真正的贏家還是喬丹,僅排名第16。詹姆斯成為輸球比賽得分王,證明了刷數據的說法。
詹姆斯前22年職業生涯,1562場常規賽1009勝553負,勝率 64.6%,292場季後賽184勝,看起來不錯,但是詹姆斯2011年總決賽8分,系列賽六場比賽場均17.8,似乎構築了「數據與勝利並存」的完美形象。
然而,「失利得分」這一統計,卻揭開了另一層真相,詹姆斯以常規賽+季後賽合計17143分,成為NBA歷史上在輸球比賽中得分最多的球員。比第二名的科比高出2652分,這差距相當於35場完整比賽的總得分。
這一數據折射出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詹姆斯的個人數據璀璨奪目,但這些得分轉化為勝利的效率,或許並不像其歷史地位所彰顯的那樣無懈可擊。
失利高分的背後:是「空砍」還是「獨撐」?
在籃球比賽中,失利時的高分通常有兩種可能:要麼是球隊潰敗下的個人「空砍」,要麼是核心獨木難支的掙扎。詹姆斯比賽的真相,更接近後者。
數據顯示,詹姆斯在失利比賽中的場均得分達25.93分,僅比生涯場均27.22分低1.29分,這意味著即便輸球,他的得分輸出也幾乎不受影響。2011年總決賽是一個例外,面對獨行俠的六場對決,詹姆斯場均僅得17.8分,命中率47.8%,第四場更是只得8分,成為其生涯至今最沉重的敗筆。
與喬丹對比,更能看出詹姆斯的特殊性。喬丹的失利得分僅排歷史第16位(12315分),其職業生涯只有35.8%的比賽以失利告終,而詹姆斯的常規賽失利占比為35.4%,季後賽為37%。
看似接近的數字,背後是本質的差異,喬丹的得分更多與勝利綁定(勝利得分占比64.2%),而詹姆斯有43.9%的得分來自於失利場次。值得注意的是,詹姆斯在漫長生涯中,多次以三巨頭陣容組建超級球隊,聯手過9名選秀狀元、搭檔過8位75大球星也是歷史獨占一檔,即便這樣,詹姆斯依舊是失利時的高分最多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