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妙雲的影視形象
果然虎父無犬女。
在她的幫助下,朱棣接管下的北平政通人和,豐衣足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民安居樂業,燕王也深受北平人民的愛戴。
後來,建文帝登基後,下令削藩。
被迫無奈的朱棣於建文元年七月,在姚廣孝的出謀劃策下,宣布起兵靖難。
朱棣南征北戰,北平就成了提供一切供需的大後方。
朱棣出征前對徐妙雲說:這一仗我們夫妻會共榮辱,你想好了嗎?
徐妙雲緊握朱棣的手說:燕王放心出征,我與世子朱高熾誓死守好北平。
建文帝也知道朱棣率大軍出了城,城中已空,恰好可以攻下他的老巢北平。
於是命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先攻北平城。
眼看城牆外大軍壓來,徐妙雲換上鎧甲,率城內的三千士紳和家眷,登上北平城牆壓陣打氣。
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犒賞將士,組織城裡的婦女們做飯,救護傷員。守城的武器不夠,徐氏就融掉家裡的銅器和鐵器,鑄成護城的盾牌和兵器。
加上當時正值農曆十月,北平城裡天寒地凍,天助自助,燕王妃想出一妙計,命守城的將士和家眷,往城牆上潑水。
一夜之間,城牆上全結上了厚厚的冰,城牆瞬間如冰山,又滑又硬,李景隆雖然帶著50萬大軍,連雲梯都搭不上,只能束手無策,望城興嘆。
就這樣,硬是撐到了朱棣收編了寧王的軍隊,興師回援。
03
朱棣回城後,看到徐妙雲衣服染滿鮮血,手腳凍傷,還在城中照顧傷員,心裡一陣感動。
北平保衛戰可以說是徐妙雲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為朱棣回歸爭取了寶貴時間。
公元1402年7月14日,朱棣攻破南京,登基為帝,建文帝下落不明。
朱棣當了皇帝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冊封燕王妃徐妙云為皇后,並要將冊封大典辦得風風光光的。
朱棣說: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 。
意思是:有這樣一位妻子,怎麼會有內顧之憂呢?
他還將冊立皇后用的金冊金寶都換了,朱元璋時期,規定皇后是「金寶龜紐」,而朱棣將它提升為「盤龍龜紐」。
金寶龜紐是中國古代璽印中的一種樣式,從秦代開始后妃都是金寶龜紐,盤龍紐是皇帝專用的印璽樣式,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
而朱棣冊封徐妙云為皇后時,將金寶龜紐升級為盤龍紐,這在歷代都是首例,足見朱棣對徐妙雲的恩寵,並告訴徐妙雲他要與他共享天下。
次年,朱棣定年號為「永樂」,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徐妙雲正式成為了徐皇后,母儀天下的她並沒有急著鋪張享受,而是勸朱棣居安思危。
她的弟弟徐增壽在靖難中擁戴有功,被建文帝所殺,朱棣追授徐增壽為定國公,又讓他的兒子承襲爵位。
徐妙雲卻極力勸阻,讓朱棣不要驕縱自家人,讓外戚勢力膨脹。
她勸朱棣不要忘記了同他一起守城的婦女們,要對她們進行賞賜,不要讓人家認為他過河拆橋。
徐妙雲還勸朱棣要與民休養生息,不要濫用刑法,關心百姓疾苦,培養愛護國家的人才。
在任用人才時,不要分新舊,一視同仁,不要因為一個忠臣犯一點小錯就不任用,不要因為一個人小聰明多就任用。
而她自己在管理後宮時,也是任人唯賢,時常召見有才能的女官和婦女。
但徐妙雲當了五年的皇后就病逝了,年僅46歲,有說她是因為操勞過度。
據史書上記載,朱棣為她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破例為她寫了悼文,下令全國吃素,這在明朝也是獨一份的待遇。
徐皇后去世後,朱棣性情大變,喜怒無常,後宮形同虛設,朱棣的那份柔情也跟著埋進了皇陵里。
都說朱棣兇殘,發動靖難,殺侄奪位,靖難中屠戮無數,但他將柔軟與獨一份的愛卻給了徐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