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朱自清與陳竹隱及三個孩子
好在細心的朱自清早早發現了這一點,為了幫助陳竹隱分擔照顧孩子的瑣碎,他減少了外出應酬,並主動做家務,抽出時間陪妻子看電影和逛街。
陳竹隱也在家庭中找到了自我價值,夫妻感情重新回到了從前。
隨著經濟收入穩定,父子關係冰釋,夫妻關係的融洽,朱自清也連續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如《歐洲雜記》、《你我》。
但這一切被抗日戰爭的爆發打破了。
朱自清帶著全家南下長沙,之後又到達昆明,擔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的西南聯合大學的中國文學系主任。
由於戰時通貨膨脹,物資短缺,作為大學教授的朱自清每個月的工資是400塊錢,朱自清一家的人生活仍然過得非常拮据。
加上吃穿用度也要緊著家裡的8個孩子,朱自清由於長期營養不良,病情也開始加重。
04
隨著國軍全線潰敗和幣制改革的失敗,國家的經濟也陷入混亂之中,糧食供給不足,每天能吃到粗糧就已經很不錯了。
由於朱自清的胃潰瘍加重,醫生讓他最好吃細糧,否則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還會繼續嘔吐。
有些人去黑市買糧,有些人接受了美國的救濟糧。
所謂的美國救濟糧就是美國在1948年援助國民政府數億美元的一部分,主要是解決中國的饑荒問題。包括粗糧和細糧,能拿到採購證的大多是學術界的知名人士。說白了,就是國民政府為了拉攏學術界知名人士。
當時清華大學的一批愛國教師起草了一份《百十師長嚴正聲明》:拒絕美國具有收買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其中就包括平價麵粉。
當清華大學的系主任吳晗拿著聲明來到朱自清家時,朱自清當時已病重無法下床,另外家中還有8個孩子要養,如果他不簽這個聲明也沒有人會責怪他,大家都知道他的困難處境。
但朱自清卻態度堅決的在聲明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當晚,朱自清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雖然拒絕美援麵粉,意味著每月的生活費要減少六百萬污穢,但我堅信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不久,朱自清因嚴重的胃潰瘍最後引發胃穿孔,在北大的醫院去世,年僅50歲。
據他的妻子陳竹隱回憶說:他彌留之際還再三叮囑她,無論生活再困難,都不能接受美援麵粉。
他寧可餓死,也要抬起頭,挺起脊樑,堅決拒絕敵人的救濟糧。
自古富貴易得,氣節難守,真正的大師風範,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