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殺了6位皇帝,從農民逆襲成為天子,卻坑了自己的子孫後代

2025-10-05     花峰婉     反饋
1/3
劉裕的童年比「孔乙己」還慘

公元363年的京口(今鎮江),寒風像刀子一樣割臉。劉翹家的破草房裡,剛生下的男嬰正哇哇哭——母親趙氏因難產去世,父親看著瘦得像小貓的孩子,長嘆一聲:「這日子沒法過了,扔了吧。」

鄰居陳氏抱著剛滿月的兒子路過,聽見哭聲衝進來:「你還是人嗎?孩子是條命!」她把自己的奶分給男嬰,給他取名「劉裕」。從此,劉裕跟著陳氏的兒子一起長大,直到懂事才知道:自己的親媽,埋在村外的亂葬崗。

劉裕的童年,是「賣草鞋」的代名詞。他背著筐子走街串巷,吆喝聲比哭還難聽:「草鞋!草鞋!兩文錢一雙!」可東晉末年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起,誰買得起新草鞋?有次他蹲在街頭,半天沒賣出去一雙,還被市吏當「占道經營」追著跑,草鞋散了一地,他蹲在地上撿,眼淚混著泥往嘴裡塞。

「窮小子一輩子沒出息!」富家子弟的嘲笑像鞭子抽在他心上。直到20歲那年,他聽說「北府兵」在招兵——那是謝玄組建的精銳,專打前秦。劉裕咬咬牙:「當兵總比賣草鞋強!」於是,他抱著破包袱,走進了北府兵的營門。

從端茶倒水到小將領

北府兵的士兵都是北方流民,個個虎背熊腰,劉裕個子高但瘦得像竹竿,只能做「後勤雜役」:給長官洗馬、給士兵做飯、幫傷員換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馬廄掃得比自己家還乾淨,做飯時特意多放一把米,讓士兵們吃個半飽。

慢慢的,長官孫無終注意到他:「這小子做事踏實,讓他當傳令兵。」劉裕成了傳令兵,每天跑幾十里路,把命令準確傳到每個營地。有次暴雨天,他摔進泥坑,爬起來繼續跑,到營地時渾身是泥,可命令還攥在手裡沒濕。孫無終拍著他的肩膀:「你比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兵強!」

真正的轉折點,是孫恩起義。公元399年,道士孫恩帶著幾萬農民造反,逼近建康。劉裕跟著北府兵去鎮壓,第一次上戰場就拼了命——他帶著5個士兵偵察,遇到幾百個起義軍,二話不說舉刀就沖。起義軍以為遇到了精銳,嚇得四散逃跑,劉裕砍了3個小頭目的腦袋,帶著士兵安全返回。

孫無終眼睛亮了:「這小子能打!」他把劉裕推薦給北府兵名將劉牢之。劉牢之問:「你敢帶100人去劫營嗎?」劉裕咧嘴笑:「有什麼不敢?」當晚,他帶著100人摸進起義軍營地,放了一把火,把起義軍燒得哭爹喊娘。劉牢之拍桌:「好小子,當我的參軍!」

窮小子第一次「嶄露頭角」

劉裕成了劉牢之的參軍,跟著他打了幾十場仗。最險的一次是在海鹽:孫恩帶著5萬起義軍圍攻縣城,劉裕只有3000人。他讓人在城牆上插滿旗幟,假裝「有十萬大軍」,然後帶著1000人偷偷繞到起義軍後面,喊著「殺呀!」衝進去。起義軍回頭一看,以為被包圍了,撒腿就跑,劉裕追了十幾里,砍了幾千顆腦袋。

孫恩見打不過,只好逃到海上。劉裕跟著追到臨海,孫恩走投無路,跳海自殺。這場仗讓劉裕出了名——老百姓說他「比關羽還能打」,朝廷封他為「建武將軍」,給了他一支自己的部隊。

可劉裕沒驕傲,他知道:「要想站得穩,就得繼續打勝仗。」

殺第一個皇帝,成了東晉「救世主」

公元402年,荊州刺史桓玄造反,殺了司馬道子,自立為帝,改國號「楚」。桓玄是個「變態暴君」:把大臣的老婆搶進宮,把反對他的人砍成肉醬,老百姓恨得牙痒痒,可沒人敢反抗——他有10萬軍隊。

劉裕當時在彭城當太守,聽說桓玄篡位,拍著桌子罵:「這狗東西,敢奪司馬家的天下!」他聯繫了幾個北府兵舊部:劉毅、何無忌,湊了2000人,從京口起兵。桓玄聽說後,嘲笑:「2000人也敢造反?派1萬兵滅了他們!」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5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