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了47歲,卻成為中國皇帝的標杆

2025-10-06     花峰婉     反饋
1/4
▲鄧通。圖源:網絡

只活了47歲,卻成為中國皇帝的標杆

漢文帝劉恆做了個噩夢。

他夢見自己正在宮中掖庭池內遊船。給他駕船的「黃頭郎」,把衣襟系在了後面,與一眾船夫迥然不同。

突然,在遊船的上方,天門洞開。

慌亂之際,「黃頭郎」一把將漢文帝高舉於頂,推上了天,讓漢文帝「早登極樂」。

夢醒後,漢文帝對夢境的寓意始終耿耿於懷,便命人按照夢境在宮中尋找「黃頭郎」的蹤影。

就在皇宮御池邊,辦事人員真的找到了與陛下夢境中相符的「黃頭郎」。

經詢問,「黃頭郎」原名鄧通,蜀郡南安(今四川樂山)人士,家裡有點閒錢,遂捐了個吏,進宮當差。

一聽「黃頭郎」名叫鄧通,諧音「登通」,漢文帝大喜,認為是上天派給自己的貴人,遂將鄧通接到自己身邊,好吃好喝供著。

鄧通由此從一個普通人,躍升為漢初有名的大富豪,甚至成為「錢幣」的代名詞。

漢文帝在位後期,儘管還能保持一顆仁政之心,但隨著年齡增長,也不可避免地犯了歷代明君的通病——尋仙問道。

但他的尋仙問道,不是庸俗的「求長生不老」,而是旨在問天問地,如何才能穩固大漢江山。

即便是這樣,英明一世的漢文帝,仍逃不過被利用的圈套。

漢初,在社會經濟之外,國內禮樂制度的重建完善也是一項大工程。

在這些禮樂制度中,「奉正朔」一度讓漢文帝頭疼不已。

所謂「正朔」,即新一年的第一天,一般代指奉行的曆法。一般王朝更替時,都得向天下百姓、外地藩屬頒定新的曆法紀年,以表示君權神授的延續。

而漢代早期奉行的律法,是由當時的計相張蒼制定的。

那時候,王朝改 朔一般伴隨著服色的更替轉變。為了讓王朝的改朔易服變得有理有據,戰國時代的陰陽家鄒衍專門搞出了一套「五德終始」的學說。

鄒衍認為,每個朝代都有對應的五行道德,以及相應的服飾顏色。如秦朝屬水德,其官方服飾就應尚黑。而只有用對了相生相剋之法,王朝才能興盛,否則德衰德克,王朝滅亡。

鄒衍的觀點,深入人心。

只不過,漢朝應該用哪種服色和奉哪天為元旦正朔,則各有各的觀點。

作為漢朝第一套律法的發明人,張蒼以為,漢沿秦制,理應「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秦朝在過去使用顓頊歷,以十月初一為正朔,漢朝也應該「蕭規曹隨」,無需做大改動。

張蒼的觀點雖有利於漢初社會的安定,但他沿用秦律為漢律的做法,卻不是那麼服眾。

最早對張蒼提出駁斥的,當屬漢文帝最倚重的才子賈誼。

賈誼指出,漢高祖劉邦「赤帝子斬蛇當道」,就已經與秦朝分道揚鑣,豈有漢沿秦制的道理?

站在為大漢國祚考慮的角度,賈誼曾給漢文帝上書稱,漢代推翻秦朝統治已有20多年,宜在此時改正朔,易服色,興禮樂,彰顯漢朝乃君權神授。

考慮到漢朝才建立不久,自己又是以藩王身份入繼大統,漢文帝擔心倉促「改旗易幟」,恐怕會天下大亂,遂未採納賈誼的建議。

誰知,就在這次「錯過」後數年,賈誼英年早逝,漢文帝永失重用奇才的機會。

儘管賈誼斗不贏老臣張蒼,但並不妨礙其他人繼續「出戰」張蒼。隨著漢文帝年歲漸長,這種挑戰權威的機會也急劇增多。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一個名叫公孫臣的魯國方士給朝廷上書稱,漢朝如今是土德旺盛之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久之後將有黃龍降臨成紀(今甘肅省東南部)。現如今陛下要做的,當屬改正朔,易服色。

黃龍是否就是真龍,歷史並沒有交待。

但公孫臣所言與賈誼當初的設想相近,卻讓漢文帝興致頗高。

他當即下令召公孫臣入宮,準備讓他當堂與丞相張蒼辯駁。

在漢文帝看來,公孫臣此番斗張蒼,正中自己下懷。

畢竟,自他登基以來,丞相的任用一直由開國勛臣所壟斷。從陳平到周勃、灌嬰,再到張蒼,無一不是白髮蒼蒼的老者。這些人都是漢初軍功等爵制的獲益者,在施政上大都偏向軍事,這與漢文帝與民休息的方針有所衝突。

有理由相信,拋卻時局需要,漢文帝並不喜歡這群手握大權的重臣。

從更大的政治層面上講,漢文帝手中的皇權與張蒼等功臣集團手中的相權,天生矛盾。為了伸張自己的皇權,漢文帝要拿一個外來的公孫臣打頭陣,當炮灰。

不過,張蒼似乎洞悉了漢文帝的想法。

對於陛下送來的公孫臣策書,張蒼棄置一旁,繼續用秦之顓頊歷,不為所動。

然而不久後,張蒼卻被啪啪打臉。

因為,朝廷真的接到了官員奏報,稱有百姓見到「黃龍」。

公孫臣此舉,尚不知是否有與地方官吏串通的嫌疑。但消息傳入宮中,漢文帝龍顏大悅,下令任公孫臣為博士,讓他與諸生一起重新修訂漢朝律法制度,以順應所謂「土德」。

公孫臣的成功,讓年逾九十的張蒼瞬間覺得後生可畏,但他背後畢竟還有漢初的元勛集團。

憑藉朝中眾多老臣子的支持,張蒼在漢文帝面前裝起了病。他覺得只要自己稱病不管朝政,愛民如子的漢文帝總有一天還是得上門來求他回朝,參預機要。

然而,漢文帝並不打算放過主動示弱的張蒼。他以張蒼在任期間,曾有「舉薦非人」為由,下旨申斥了張蒼並令其限期退出朝堂。

如此重罰,雖未影響張蒼日後的退休生活,卻實在違背了漢文帝一貫對臣下的寬容原則。

幾番較量後,張蒼終於意識到,自己再不可能以參政之臣的身份與漢文帝同堂論事,遂徹底退出朝堂,還政於帝。

手握大權的漢文帝遂下詔稱,隴西成紀發現的那隻黃龍估計是神物,對百姓無害,你們要多加保護,待朕前來親自祭拜上神。禮官們也不要覺得這是勞累了君主,朕不怕辛苦!

漢文帝的「本色出演」,見風使舵的禮官們立即心領神會。

他們很快給漢文帝制訂了詳細的執行方案,宣稱古代天子以夏天郊祀諸神為定例,要求皇帝執行。

對此安排,漢文帝欣然接受。他認為,只要有公孫臣的「背書」,加上天子郊祀上神加強皇權,老舊功臣集團就不敢明目張胆地挑戰他的權威。

但這一次,漢文帝想岔了。

公孫臣的如魚得水、風生水起,最立竿見影的示範效應便是:越來越多的凡夫俗子,陸續借用神道來誆騙君主。

眼看公孫臣得到重用,一個叫新垣平的趙地方士覺著機會來了。在重點惡補了專業術語後,他也來到了長安,給漢文帝普及神的旨意。

在漢文帝面前,新垣平重申,自己是個能從雲團里看出世間魑魅魍魎的「仙」,比前輩公孫臣造地龍強多了。

他認為,漢文帝通過每年郊祀的手段,弘揚自己君權神授的力度還不夠。要是能讓神聽自己的話,下凡庇護漢室江山,那才真的說明漢文帝神聖不可侵犯。

聽了他這麼一通胡說八道,漢文帝居然還真的有點心動了。

於是,新垣平宣稱:「臣觀天象,發現長安東北角有一團揮之不去的五彩神氣。臣知道,東方是神仙居住的聖地。如今東北角驚現神氣,想必是上天感念陛下所作所為,準備降福漢室,陛下宜早建五帝廟。」

照新垣平所說,漢文帝找來了國中能工巧匠為上古五帝修廟。

漢文帝的異常舉動,引起了廷尉張釋之的注意。
1/4
下一頁
呂純弘 • 5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