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了47歲,卻成為中國皇帝的標杆

2025-10-06     花峰婉     反饋
4/4
▲周亞夫畫像。圖源:網絡

周亞夫傲慢的態度,令在場的隨行官員忿忿不平。

唯有漢文帝知道,自己撿到寶了。以後國家要是再出什麼大事,直接讓周亞夫頂上,絕對能高枕無憂。

於是,當著眾大臣的面,漢文帝連聲稱讚周亞夫:「此真將軍矣!」

而周亞夫的另外一重身份,是漢初勛臣集團代表太尉周勃的次子。當初,輔佐漢文帝登基,周勃堪稱立了頭功。提拔他的兒子任官,勛臣集團即便有所不滿,礙於周勃曾經的恩惠,也不便多說什麼。

或許依著這重考慮,在匈奴退卻後,曾經奉命防禦敵軍的漢軍將領中,僅有周亞夫一人被提拔為中尉(相當於京師衛戍區司令)。

就在漢文帝想進一步作出重大政策改革時,他卻病倒了。人生的最後時光中,他還在奮力思考如何才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據史料記載,漢文帝視察細柳營的同年春天,天下大旱,蝗災四起。

春天本來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卻遭遇了天災人禍,漢文帝明白,他若不救民,民難自救。

他下令打開朝廷糧倉賑濟災民,並停止諸侯國進貢,開放山林湖澤,供無糧可食的百姓開採捕撈,用以果腹。

在當時,山林湖澤等自然資源已是國家財產。作為國家的「法人代表」,漢文帝此舉無異於自掏腰包。

可他不在乎,他說,「農乃天下之本」,只有保證大家有飯吃,國家才能太平。而「天下治亂,在朕一人」,若治理不當,則是他當皇帝的過失,所以他需要盡全力彌補臣民。

在漢文帝的鼎力支持下,百姓們終於頂過了這場天災。歷經磨難的大漢王朝,也逐漸走向繁榮昌盛。

可是,作為王朝的「法人代表」,漢文帝卻無力熬過下一個春天。

就在匈奴人退卻後的數月,年僅47歲的漢文帝一病不起。

自知時日無多的他,著手安排後事。

首先面對人數龐大的後宮佳麗,漢文帝宣布,自即日起,放歸除皇后以外、未得皇帝臨幸的後宮妃子,允許她們歸家改嫁。

之後,他親自訂立喪儀制度,宣布在他死後,百姓哭吊三天,就可脫下喪服,恢復原來生活,地方官吏不得以各種藉口刁難懲處百姓;為自己出殯的車輛不得蒙蓋喪布,更不得調發百姓到宮裡來哭喪,大搞「白色面子工程」。

在遺詔中,他用盡了最後的力氣說道:「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然而,對於正處上升期的大漢王朝,除了天下蒼生,他卻還有兩個放心不下的人:太子劉啟和鄧通。

前者是帝國的繼承人,大漢王朝未來的風向標,漢文帝不求他有多雄才偉略,只求他能守住江山即可。撐著最後一口氣,漢文帝將周亞夫捧成了「護國軍神」,要求太子劉啟好好重用他,並稱日後國有大難,必須要用此人。

至於鄧通,不管夢境是否真實,漢文帝都已打亂了他的正常生活,所以只能將錯就錯,希望最後保住這條卿卿性命。不過,誰也沒有料到,漢文帝死後,漢景帝劉啟就重點清算鄧通。最終,名氣盛極一時的富豪,淪為街頭乞丐,卑微不堪。

而文景之治的福利,在漢景帝的守成下得以延續。通過啟用周亞夫,繼位的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穩定了大漢江山。在隨後到來的盛世中,漢文帝的孫子漢武帝則藉助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實現了皇權的聚攏。從此,皇權定於一尊,影響了中國兩千年。

回望歷史長河,漢文帝劉恆就像是一個披著蓑衣的擺渡人,在皇權與百姓、自私與人性、仁慈與雄霸之間,來回擺渡。渡口猶在,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呂純弘 • 5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