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7歲的時候,她還曾短暫出家。這個選擇讓人更摸不透。有人說是厭倦了浮世喧囂,有人說是為了逃避人言。她在寺廟裡待過一段時間,又重新回到塵世。出家與還俗的反差,讓她的人生像一場戲,充滿轉折。
這一連串經歷,讓余美顏成了「矛盾體」。一方面她用身體和情感挑戰規則,另一方面她又選擇出家這種極端方式逃避。公眾對她的評價越來越極端,有人贊她勇敢,有人罵她墮落。她卻從未解釋,任由外界評論。
這種矛盾延續到她的寫作。有人說她的作品是情色文學,也有人認為是自白體。作品少有留存,更多隻存在於傳說。沒有多少人見過她真正出版過的書,但關於她的故事卻滿天飛。這讓她更像一個符號,而不是單純的作者。
28歲那年,她的人生突然戛然而止。跳海的結局讓所有人譁然。有人說是愛情絕望,有人說是社會輿論壓垮了她,也有人認為她只是看不到未來。她留下的謎團,遠比她的作品更耐人尋味。
28歲跳海,傳奇走到盡頭
1927年前後,關於余美顏的消息突然傳來——她在28歲時投海自盡。具體地點和細節並沒有統一的記載,有人說在上海近郊的海岸,有人說在南方旅途中突然選擇輕生。確切的證據缺乏,但「跳海」這個結局,迅速成為她身上最濃烈的標籤。
在那個年代,女性作家自殺並不罕見。社會輿論壓迫、情感困境、經濟困窘,都可能成為誘因。余美顏與無數人的關係、屢次破裂的婚姻、出家還俗的折騰,疊加成一種精神重負。輿論對她的攻擊,也可能成為壓垮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