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都能聽到濕氣重這句話,為了祛濕很多人都曾交過不少的智商稅,如果能了解濕氣的由來、症狀以及祛濕的食物,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對付」濕氣。
一、為何中國人老說濕氣重,到底哪些原因造成的?
從中醫理論來看,人患病的原因可以分為內傷七情以及外感六淫,其中外感六淫包括「風、寒、濕、暑、火、燥」,這六種邪氣就是自然界的天氣對人體產生的六種影響。
「濕邪」屬於其中的一員,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濕氣,可以分為外濕和內濕兩種,由不同的病因組成。
外濕:也就是外界的濕氣,比如淋雨涉水、住所潮濕、氣候潮濕、冒雨霧等,由於濕性纏綿,很難從人體內散去導致滯留在體內,簡單來說外濕大多和外部的環境氣候有關,不要長期在潮濕陰冷的住所居住,也不要長時間涉水淋雨。
內濕:就是內在的脾失健運、嗜食甜膩,導致生理上的津液被轉化成病理上的濕邪而形成濕氣,簡單來說就是攝入過多肥甘味厚的食物,加重了脾胃的負擔,脾無法很好地將水汽運化,從而形成內濕。
二、多少人為「濕氣重」交過智商稅?
很多廣告打著祛濕的名號來宣傳排濕產品,宣傳的濕氣症狀似乎很多人都有,於是紛紛上繳智商稅。
比如常見的祛濕貼,宣傳可以去濕氣、寒氣,還可以改善便秘,只需要貼在腳底或肚臍就能見效,事實上不管你貼多久都沒有效果,因為你的症狀未必就是濕氣重。
為了能夠阻止掉進坑裡,免交「濕氣重」的智商稅,有必要了解濕氣重的表現誤區以及真正的症狀有哪些。
容易出現的濕氣重的表現誤區:
白色舌苔:舌苔發白大多是寒症和表症,如果是舌淡苔白而且濕潤,就需要注意可能是里寒證或寒濕證。
便秘:便溏、大便不成型才是濕氣重的表現,而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燥結、寒結等。
口臭、口乾、口苦:口乾大多是因為陰虛津傷;口苦通常是火邪為病以及膽熱之證;口臭一般是上焦有火或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