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不爭的人生,自有天地

2023-02-09     洪翠蝶     反饋
5/7
漢代張衡《歸田賦》中說:

「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意思是,只要我置身世外,做到心中無物,哪裡還管他什麼光榮與恥辱呢?

常言道,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做人除了爭,還有很多高雅的選擇和活法。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

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

人生的高度不在於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

楊絳曾翻譯過英國詩人蘭德的詩: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首詩也可以看做是她一生的寫照:

在這熙熙攘攘的世間,多數人都想著出人頭地,追名逐利。

可楊絳不這樣,她讀書寫作,翻譯治學,只是因為興之所至。

面對一生的黑暗曲折,她始終堅定內心,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她的身上始終有一種溫和淡雅的氣質,與世無爭。

在這個世上,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夠去解釋,也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去解釋。

你沒辦法去決定,別人怎麼想,怎麼說,但你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為人坦蕩,處事清白。

所以,遇事不必急於解釋,凡事不用計較功過,問心無愧即是最好的結果。

周國平說過:

「我從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我,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是沒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別人的看法了。」

對待生活,只需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數,無論他人如何看待,都讓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清醒,堅定自己的追求和嚮往。

不要太在意一時的榮辱,因為生活是細水長流,是涓涓不息,

你靈魂的尺度,得自己去度量,做好自己,總有一天會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