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和兒媳婦的安慰也難以撫平周阿姨心裡的傷痛,三年過去了,周阿姨才漸漸地接受了現實。
在一次同學聚會時,幾個老同學紛紛表示要幫周阿姨物色一個合適的老伴,周阿姨笑而不答。
她也希望能遇到一個知冷知熱、有共同語言的人,畢竟一個人生活太孤單了,她家的房子是160坪的,諾大的房子裡只有她一個人,靜寂得讓人發慌,她只要在家就把電視開著,她不喜歡看電視,就是為了讓家裡有點響聲。
在老同學的介紹下,周阿姨認識了張叔。張叔是離異的,他自己一個人生活了好多年了,他只有一個女兒。
張叔的女兒在外地工作,剛剛結婚了。
周阿姨考慮了一下,覺得他沒有負擔,張叔也在體制內上班。
那些老同學都說周阿姨和張叔的條件是旗鼓相當,不相上下。
周阿姨和張叔見過面之後,彼此的感覺都不錯,接觸了半年之後,他們生活在了一起。
周阿姨家的房子大一些,張叔的房子小多了,他就搬到了周阿姨那共同生活。
他們在一起生活之前,周阿姨和張叔促膝長談了一次。
他們都知道,再婚家庭經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畢竟他們之間到了這個年齡,沒有共同的孩子,也沒有共同的財產,個人心裡明鏡似的。
周阿姨通情達理,她對張叔說:老張啊,我不圖你的錢,我就圖一份陪伴。但是作為一個男人,你也要盡到一點責任,我希望每個月你拿出8000塊錢的生活費,水電物業你管著,其餘的由我來出錢。因為這8000塊錢的生活費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吧!我們如果想改善生活或者出去吃飯,都由我來掏錢,你看怎麼樣?
張叔也欣然同意,畢竟他的工資當時是4萬多塊錢,拿出這錢,不是大事。再說周阿姨表示了,她也會出錢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