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案:藍玉案南京城的初春總是裹挾著秦淮河的水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初八的晨霧裡,一隊錦衣衛的皂靴踏碎了涼國公府門前的薄冰。藍玉正坐在中庭擦拭他那柄三尺三寸的雁翎刀,刀刃上映出的刀疤從眉骨斜貫至嘴角——五年前在捕魚兒海,北元騎兵的彎刀曾劈開他的鐵胄,卻沒能斬斷這位大將軍的命數。誰曾想,這把砍下無數蒙古鐵騎頭顱的利刃,最終會架上主人的脖頸。
草原雄鷹的崛起
洪武四年的山西平陽衛所里,二十出頭的藍玉還是個給常遇春牽馬的親兵。那夜他偷了將軍的令箭,帶著三百死士穿越百里風沙,用浸透火油的箭矢點燃了元軍糧倉。沖天火光中,這個安徽定遠農家出身的漢子第一次領悟到:在亂世,敢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的人才能掙出活路。
真正讓藍玉在將星雲集的明初戰場嶄露頭角的,是洪武十四年的征南之戰。他率輕騎突襲大理段氏糧道,把三丈高的象兵逼得墜入瀾滄江。當常遇春戰死軍中的噩耗傳來時,藍玉帶著八百殘兵死守昆明城七日七夜,硬是用火牛陣衝垮了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的十萬大軍。班師回朝那日,朱元璋盯著這個渾身裹滿繃帶的年輕將領,突然將腰間玉佩解下拋了過去:"聽說你娘在老家還住茅草屋?拿這個去換個三進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