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家族參與三藩之亂,竟沒有遭到康熙清算,反而顯赫到清末

2025-08-14     花峰婉     反饋
4/5
通過尚之孝,康熙帝了解到了尚可喜的臨終遺言,他感動得熱淚盈眶,說尚可喜為人忠孝,有大功於清朝,還讓尚之孝將其棺槨護送的海城安葬。

康熙帝認為,尚可喜家族除了尚之信之外,其餘人都對朝廷忠心耿耿,所以他在處理尚氏家族的時候十分寬容,除了平南王爵位不可繼承之外,給予了尚可喜的後人很優厚的待遇,尚可喜的好幾個兒子被任命為一品大員,家族之中與皇室聯姻者也不在少數。

整個康熙時期,尚氏家族都是一等一漢族世家大族,這都是尚可喜的功勞。

不過,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帝卻做了一件事,讓尚氏家族的榮耀蒙上了一層陰影。

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帝發布詔書說,國史館在編纂《貳臣傳》的時候,應該將所有降清的明朝官員都打入貳臣傳,理由是這些人「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在道德上「大節有虧」。

乾隆帝之所以這麼做,用意很深遠,既是為了瓦解漢人的民族意識,也是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出現在清朝。

乾隆帝還說,這些前明官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清朝很忠心,而且功勳卓越,另一類是不夠忠心或者貢獻不大,前一種列入甲編,後一種則列入乙編。

按照這一思路,史官們將尚可喜、洪承疇、孔有德、祖大壽、祖可法等人列入甲編,至於吳三桂和耿精忠,則連進入《貳臣傳》的資格都沒有。

尚可喜到死都不會想到,自己對清朝忠心耿耿,竟然會被乾隆帝列入《貳臣傳》!

不過,乾隆帝倒也厚道,雖然將尚可喜說成貳臣,但不否認他的貢獻,也不牽連他的子孫,該當官的還當官,該封爵的也不受影響。

即便如此,尚氏家族依然感到很恥辱,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民族融合的深入,這種恥辱感有所減輕,到了清朝中後期,已經沒有太多人在意這個了。

尚可喜死後,其子孫一直在朝為官,是朝中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即便到了晚清,他的後人依然活躍在朝堂。
呂純弘 • 9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