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又見尚可喜並未舉兵反叛,便下旨停止削藩,並對尚可喜進行安撫,封尚之信為鎮南王,封尚可喜次子尚之孝為平南大將軍。
尚之信本就沒有反意,又見康熙帝待自己甚厚,便帶著所部人馬與叛軍渦旋,他雖然深陷叛軍包圍之中,卻不顧個人生死榮辱,帶著部下與敵人展開血戰,以一己之力牽扯了十幾萬叛軍,為朝廷整軍備戰爭取了時間,康熙帝因此很感激他。
後來,叛軍兩次差點攻陷廣州,康熙帝為了保住這塊戰略要地,便先後派遣尚可喜八子、額駙尚之隆,以及簡親王喇布前去救援,但都被敵人阻斷道路。
最危險的時候,廣東十分之四的土地淪陷,廣州也被叛軍團團圍困,尚可喜卻始終不渝,硬是沒有向叛軍投降,他甚至在王府後院裡架起火堆,一旦廣州淪陷,他就自焚而死,以身殉國。
尚可喜之所以對清朝這麼忠心,一方面是他背叛過明朝一次,他不想學習吳三桂背叛清朝,被人說成三姓家奴;另一方面,尚可喜知道,三藩雖然強大,但人心在清朝,況且康熙帝有一代雄主的潛質,絕對能夠平定叛軍,自己只有一心跟著康熙帝走,家族才有保全的可能。
為了表彰尚可喜,也為了進一步拉攏,康熙帝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冊封其為親王,此時廣州危在旦夕,尚可喜隨時做好了犧牲的裝準備,並讓人給自己繪製了畫像,以供後人瞻仰。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