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早就聽說尚可喜是個人才,便出城二十里迎接,還稱讚他「達變通權」、「知明運之傾危,識時勢之向背」,並賞賜他無數珍寶,讓他與孔有德、耿仲明享受同等待遇,封為總兵官。
與孔有德、耿仲明一樣,尚可喜也是因為明軍內訌而出走的,可見明朝滅亡是有原因的,但這不是三人投降的理由,他們雖迫不得已,但畢竟大義有虧,註定要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尚可喜等三人投降後金的時機很好,因為那時皇太極正在策劃入關滅明,而作為少數的滿人,沒有漢人的幫助是不行的,所以招納漢人之中的人才,成為了後金的基本國策,尚可喜等人雖然沒有立下大功,卻被樹立成了典型。
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帝,建立大清,當即冊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這就是清初三順王。
對於三順王,皇太極給予了厚待,其中尚可喜被封在老家海城,他的家口舊部也都被安置在此。
為了表忠心,尚可喜將仇恨拋在腦後,全心全意為清朝服務,他先是跟隨皇太極攻打朝鮮,後來又多次參與清朝與明朝的遼東爭奪戰,並在松錦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戰後被編入漢軍鑲藍旗。
1644年,吳三桂投降清朝,多爾袞率軍攻入關內,很快就占領北京,至此清朝事先入關,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滅掉李自成、張獻忠及南明小朝廷了。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