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愧是晚唐的「一代詩宗」,在春天寫下一首詩,誰讀了都說好

2025-08-14     滿素荷     反饋
1/2
頸聯盪開一筆,直接進入抒情的環節:人閒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閒居的日子裡,讓人感覺格外寂寥,所以很容易產生春愁春恨,在這偏僻的地方就連古人的魂魄都難以召喚。

其實前兩聯就是對情感抒發所做出的鋪墊,故而這裡的頸聯就順勢而發,來得及時又自然。

句中的「閒」與首聯中的「醉酒」狀態相呼應,「迥」又與頷聯中的唯美自然之景相呼應。這是此詩於脈絡與布局方面所體現出來的流暢性與緊湊性。

「芳時恨」「自古魂」皆是對作者情感的有力表達。作者歷經了巨大的政治變動與人生坎坷,最後以「閒散」人的身份寄身於僻遠的他鄉。沒有親朋好友,就連古人的魂魄也難召喚,面對這樣的境況,作者的心情如何,用一個「恨」字來解釋再恰當不過。

在一切「杳無音信」的處境中,誰料想詩在尾聯中卻又帶來了一絲安慰: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非常感激那流鶯能夠相傳深厚的情誼,每在清晨的時候還會特意飛到西園來。

尾聯再次運用擬人句修辭手法,把詩的情感色彩借「流鶯」暫時點亮。這裡的「流鶯」看上去就如黑暗中的一束火光,給人以希望與安慰。但是細細品來,它卻只不過代表了作者的一種自我安慰罷了,所以流鶯最終承載的依然是一種寥寥與傷感的情感,它作為「陪襯」物象,把作者孤獨煩悶的形象烘托得更加清晰、充分。
1/2
下一頁
呂純弘 • 9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