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寫一輪明月,李白蘇軾卻寫出了不同味道,而且都留下了千古佳句

2025-08-14     滿素荷     反饋
2/3
這是李白的一首對月詠懷詩,他拿著酒杯,面對蒼茫的天際,心中無限感慨,人上不了月亮,可人走到哪都能看到他在自己的頭上,這令大詩人疑惑不解。斗轉星移,他又感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人類對於宇宙的困惑上探尋從未停止過。詩人邊喝酒邊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青天上的那輪明月,你究竟是何時出現的?我現在停下酒杯來問問你。

人想登上月亮看來是不行的,那月亮為啥要和人緊緊相隨。

月光皎潔,月圓如鏡,光輝照耀在廣寒宮上,雲靄散盡散發出清冷的光。

人們只能看見月亮夜間從海上升起,誰又能知道它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宮裡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照過古時之人。

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卻都是如此。

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里。

詩人從酒寫到月,又從月回到了酒,筆意瀟洒縱橫,層層推進,酒與月轉化自然,渾然天成。從空間感受「月行卻與影相隨」,到時間感受「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又感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詩人從人又寫到了神,用神話故事更加襯托出月亮的孤冷清高卻永恆美好的形象。於其中也顯露著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他把酒問月,即興揮灑,但全詩脈絡貫通,綜錯回還、得渾然天成自然之妙,韻味無窮。

幾百年後,面對青天明月,詩人蘇軾也把酒問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通宵痛飲直至天明,大醉,趁興寫下這篇文章,同時抒發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

像中秋佳節如此明月幾時能有?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闕,現在又是什麼日子。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人間煙火,暖人心腸。
呂純弘 • 9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