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侍寢時,為何要被剝光裹進被子抬進去?原因皇帝也很無奈
嬪妃侍寢是古代時期每個王朝都有的事情,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都是那些嬪妃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被接到皇帝的寢宮,然後一轉眼她們頭上、身上的各種首飾都被摘掉了,接下來就進入正題了呢?其實事實並不全是這樣的,至少清朝的嬪妃就並不是這樣的,清朝嬪妃侍寢時其實是被剝光後裹在被子裡然後直接被抬到皇帝寢宮的。相信很多朋友對此都比較意外吧?
雖然說偶爾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中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但是其實是非常非常少的,更何況這裡說的是清朝的所有嬪妃。其實這個規定也並不是皇帝頒發的,皇帝對於這樣的規定其實也甚是無奈,畢竟很多事情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他需要考慮到整個江山社稷。那麼為什麼清朝會有嬪妃侍寢需要剝光後裹上被子抬進去這個規定呢?不要著急,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跟大家解釋一下會有這種規定的原因。
首先就是因為皇帝的休息時間有限,保重龍體比較重要。想必朋友們都知道,皇帝其實每天非常的忙碌,整個國家的事情都是需要他一個人來裁決的,所以皇帝一般的時間都是在批閱奏章之類的。從早朝到早朝結束,再到早飯;隨後又是長達幾個時辰的批閱奏章,再是午飯;下午依舊是批閱奏章,直到晚飯後,很有可能依舊在批閱奏章。當然這也並不能代表所有皇帝都是這麼勤政的!
但是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比較勤政的,他們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政務上,但是依舊省略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嬪妃的侍寢。清朝的嬪妃隨時都打扮得非常莊嚴,以至於她們如若想要拆取完頭上及身上的首飾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然而對於時間如此寶貴的皇帝來說,他們自然沒有這麼多的時間浪費在這個上面,因此也就出現了嬪妃身上不著一物的被裹著送去皇帝的寢宮。
一來是能節省了皇帝等待嬪妃們梳洗的時間,在嬪妃被送進來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步入正題。另一方面,清朝的嬪妃侍寢都是有時間規定的,時間一到就有專門的人員在外面提醒皇帝。如果皇帝聽而不聞,那麼外面的管事也會不厭其煩的繼續催促著。最後則是嬪妃侍寢後離開的時候了,若是身無一物的來,走的時候自然也是被子一裹就走了。這樣一來皇帝浪費的時間少了,休息的時間也就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