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悲慘的狀元:「狀元及第」4字剛送到家,皇帝就下令殺了他

2025-08-17     花峰婉     反饋
3/3
調查組一共有十一個人,他們把所有的試卷都重新檢查了一遍。

張信是個認真負責的人,他不想因為政治因素就歪曲事實。

經過仔細的重新閱卷,他們發現南方考生的文章確實寫得更好一些,無論是文筆還是內容,都比北方考生要出色。

這個調查結果讓張信很頭疼。

如實彙報的話,等於是在火上澆油,北方舉人們肯定會更加憤怒。可如果不實事求是,那就是欺騙皇帝,後果更嚴重。

張信把調查結果報告給朱元璋,說南方考生確實比北方考生優秀,這次考試並沒有舞弊行為。

他以為這樣就能平息爭議,沒想到這份報告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狀元的致命錯誤

就在調查期間,陳䢿做了一件讓他後悔終生的事情。

他看到北方舉人們到處鬧事,汙衊南方考生,心裡非常憤怒。作為狀元,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為南方學子發聲。

陳䢿聯合了其他一些南方進士,一起寫了一份奏章,要求朝廷嚴懲無理取鬧的北方舉人。他們認為這些人敗壞了科舉制度的名聲,應該受到懲罰。

這份奏章的措辭相當激烈,幾乎是在直接挑戰北方士族的權威。陳䢿可能覺得自己是狀元,有資格說這些話,可他完全沒有考慮到政治後果。

奏章送到朱元璋手裡,老皇帝看了很不高興。

他本來就在為如何平衡南北矛盾而頭疼,陳䢿這一搞,等於是在火上澆油。朱元璋開始覺得這個狀元太不懂事了,不知道政治的複雜性。

更要命的是,陳䢿被關進大牢後,還在獄中感嘆:"今歲文星見閩,為什麼自己卻被難獄中?"」意思是:文曲星好不容易落到福建閩縣,沒想到自己卻淪落到大獄中。

這句話傳到朱元璋耳朵里,老皇帝更加憤怒了,你這是在抱怨朝廷啊。在他看來,陳䢿這是在私自研究天文,預測朝廷的吉凶,這在古代是大忌。

朱元璋本來就疑心重,他覺得陳䢿可能不僅僅是為南方學子發聲那麼簡單,說不定還有其他的政治圖謀。在這種情況下,陳䢿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就在"狀元及第"的牌匾剛剛送到陳䢿的福建老家,鄉親們還在為陳家出了個狀元而慶祝的時候,陳䢿已經在京城的大牢里被砍了腦袋。

這個時間差,讓這個悲劇顯得格外諷刺和殘酷。

《——【·結語·】——》

陳䢿的悲劇告訴我們,在封建社會裡,個人的命運往往不是由自己的才華決定的,而是由複雜的政治鬥爭決定的。

一個狀元的死,換來了明朝分區錄取制度的建立,這種制度一直影響到今天。

陳䢿用自己的生命,無意中推動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革,這或許是他生前怎麼也想不到的吧。
呂純弘 • 9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