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生母德妃,為什麼那麼討厭他?寧願殉葬都不當皇太后
前言:
在中國古代,母以子貴幾乎是鐵律,兒子登基為帝,母親順理成章尊為太后,享盡榮華富貴。
然而,雍正登基後,他的生母德妃卻做出了一個震驚滿朝的決定——拒絕成為皇太后,甚至一度傳出她寧願殉葬也不願接受這個尊號。
這不是禮法問題,而是母子之間那層難以言說的隔閡與心結。
到底是雍正做了什麼,讓生母如此決絕?
一個14歲少女的宮廷夢
烏雅氏進宮那年才14歲。
一個小姑娘,家裡沒什麼背景,就這麼稀里糊塗地被選進了皇宮。
康熙後宮裡美女如雲,她這樣的小透明,根本排不上號。
宮裡的日子不好過。
每天起早貪黑,規矩多得數不清。
好不容易見到皇上一面,還得跟其他妃嬪爭寵。
烏雅氏運氣不錯,進宮沒多久就懷上了。
十月懷胎,生下了皇四子胤禛。
按理說,生了皇子應該是件大喜事。
可宮裡有規矩,地位低的嬪妃生的孩子,得交給地位高的妃子撫養。
烏雅氏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抱走,送到了佟佳貴妃那裡。
那一刻,她的心都碎了。
肚子裡懷了十個月,好不容易生下來的孩子,連抱都抱不了幾下,就被人帶走了。
她只能遠遠地看著,看著佟佳貴妃教他說話,教他走路,聽著他叫別人"額娘"。
這種痛苦,比什麼都難受。
烏雅氏暗暗發誓,總有一天,她要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
偏心的天平從一開始就傾斜了
時間一晃就是十幾年。
烏雅氏在宮裡慢慢熬出了頭,從一個小答應,一步步升到了德妃的位置。
地位高了,權力大了,她終於有資格親自撫養孩子了。
就在這時候,她又懷孕了。
這一次生下的是皇十四子胤禵。
這個孩子,德妃是真的疼到了骨子裡。
從出生那天起,她就寸步不離地守著。
喂奶、換尿布、哄睡覺,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
胤禵第一次叫"額娘"的時候,德妃激動得哭了整整一夜。
胤禵確實爭氣。
這孩子從小就聰明伶俐,文武雙全。
康熙也特別喜歡這個兒子,經常帶著他四處巡遊。
小小年紀就能幫著處理一些政務,康熙高興了還會賞他銀子。
德妃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她覺得自己這些年受的苦都值了。
兒子這麼優秀,將來肯定能成大事。
至於胤禛,德妃心裡始終有個疙瘩。
佟佳貴妃去世後,胤禛是回到了她身邊,可母子倆就像陌生人一樣。
胤禛叫她"額娘"的時候,總是客客氣氣的,沒有一點親近的意思。
德妃也不想裝了。
反正她有胤禵,有這麼個優秀的兒子就夠了。
胤禛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她懶得管。
舅舅之爭背後的身份認同
雍正有個習慣,總是管隆科多叫舅舅。
隆科多是佟佳貴妃的弟弟,雍正從小在佟佳家長大,叫聲舅舅也沒什麼不對。
可這事兒在德妃聽來就不是味兒了。
她覺得雍正這是故意的,故意不認她這個親娘,故意跟佟佳家親近。
有一次,德妃跟雍正提起,想讓他追封自己的外公。
按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可雍正想都沒想就拒絕了,說朝廷沒有這個先例。
德妃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什麼叫沒有先例?你是皇帝,你說了算!分明就是看不起我們烏雅家,看不起你親娘的娘家人!
從那以後,德妃看雍正越發不順眼了。
她覺得這個兒子白眼狼一個,養不熟的。
虧她還生了他,他倒好,轉頭就認別人當娘。
雍正其實也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