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約了朋友老孫父子一起喝茶。老孫今年58歲了,他兒子也有32歲。老孫先開口說:「他80年代剛進廠上班時,一個月工資只有40元,現在年輕人一上班就能拿5000多元。真的是時代不同了。」而老孫的兒子則表示:「現在5000元的購買力,還不及你當時的40元呢?」為此,父子兩人爭執起來。於是,我就給他們兩個人算算這筆帳。
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人們的工資收入相差並不大,多數人的月收入在30-50元之間,平均工資也就是40元。而當時的物價也是非常低的。大米0.14元/斤,豬肉0.95元/斤,雞蛋0.57元/斤,食用油0.95/斤,白糖是0.68元/斤。而現在的市場價是,大米平均3.5元/斤,豬肉平均22元/斤,雞蛋6-7元,食用油12-15元/斤,白糖是5-8元/斤。
如果以大米作為參照物,漲了大約25倍。豬肉作為參照物,漲了大約23倍。再拿雞蛋作為參照物,從0.57元漲到現在7錢,漲了12.3倍。綜合來看,在過去的40年時間裡,國內基本食品的平均漲幅在18-20倍。如果按這個比例計算,現在5000元的工資相當於80年代中期的250-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