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生下來,嫂子終於覺得在我家有了些底氣。
9
說實話,我覺得女人不該因為生了兒子而在婆家倍感驕傲,可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面對我家這樣的情況,我嫂子生了一個兒子,確確實實就是我家的大功臣。
所有人都很開心,包括張繁。
這孩子仿佛沒感受到小弟弟對他地位的威脅,整日笑呵呵地陪在嫂子和小嬰兒身邊,眼中充滿柔情和快樂。
嫂子出院後,兩邊的媽媽都來給她坐月子。我哥和我爸負責買菜做飯,我負責賣水果,家裡人手可謂充裕。
新生的小侄子也取好了名字,叫張望,簡直是全家人的希望。
除了我爸媽對張望小嬰兒愛不釋手,就連嫂子的親媽也對這小外孫格外看重。
我私下曾聽到嫂子的媽對嫂子說:「有了這個孩子,你在他們家算是穩當了……」
可這樣一來,大家都把心思花在了張望身上,張繁明顯有些受冷落。
一天晚上,我一進門就看到這樣的畫面。
我哥還沒下班,嫂子在房間裡休息,我媽和我爸在客廳里逗弄張望小嬰兒,嫂子的媽媽在燉湯。
只有張繁一個人,默默地坐在角落裡玩積木。
而且他明顯在愣神,神情十分落寞。
我暗自嘆了嘆氣,放下東西後,一下子撲到我媽懷裡:「媽,你都不愛我了!你現在就愛這個小東西了!媽媽,你還是我親愛的媽媽嗎?」
我媽對我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去去去,一邊涼快去。這麼大了還搗亂!」
雖然口氣是嫌棄,實則包含著寵溺。
我連忙拉起張繁,說:「嗚嗚嗚,咱們倆都失寵了!咱們也不能讓他們好過,我們要陰暗爬行,扭曲蠕動……」
說完我拽著他在地板上翻滾。
張繁被我逗笑了,和我在地上爬來爬去,終於開朗了起來。
10
等嫂子出了月子,張望小嬰兒的生活越發規律。
幾點吃奶,幾點睡覺,幾點玩樂,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嫂子的身體恢復了不少,開始把重心放到了張繁身上。
她抽時間陪他讀繪本,接送他去幼兒園,和他談心,讓他和弟弟一起說「嬰言嬰語」。
我覺得嫂子這個做法是正確的。
這個時候確實應該更注重老大的心理健康,讓他在爸爸媽媽生了二胎後平穩過渡心情,慢慢適應有小弟弟的生活。
我有不少同學和同事也這麼說過:「小嬰兒吃了睡睡了吃,不用過多關注,反而是老大,這時候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懷。」
話是這麼說,可我爸媽顯然不這麼認為。
他們覺得張望小嬰兒才剛出生,更需要媽媽的照顧,而張繁都這麼大了,根本就不用管得太多。
所以時間長了,他們開始有意無意地念叨我嫂子偏心。
嫂子雖然看起來柔和,但心裡還是有主意的。我媽每次「意有所指」,她都笑笑就過去,然後繼續圍著張繁轉。
見此,我爸媽和我哥越發不滿。
直到有一次,嫂子去接張繁下學,回來陪他在遊樂區玩了一會兒,耽誤了一些時間。
等到他們到家時,張望小嬰兒已經餓得哇哇大哭,急得小臉都憋紅了。
嫂子一見,連忙抱著孩子去喂奶。
我媽則沉著臉坐在客廳里,望著張繁的眼神全是嫌惡。
果然,轉天我哥回家後,我聽到他和我嫂子在爭吵。
「你也對望望上點心!他還是個吃奶的嬰兒呢!怎麼能餓這麼長時間?」
張望這孩子也很奇怪,他只吃母乳,不吃奶粉,就算是餓得嗷嗷叫,也要等他媽媽回家。
我覺得就是被我爸媽慣的!
之前明明給他準備了奶粉和奶瓶,可他一嘗味道不對,立刻就吐出來,還一臉不高興。
我當時都驚了:「他才幾天啊,怎麼能吃出來哪個是母乳,哪個不是呢?」
我媽驕傲地說:「這說明我孫子聰明!」
我:「……」
嫂子很發愁:「這孩子還是得適應奶粉,不然等我產假結束了怎麼辦?唉,估計餓一頓就好了。」
我爸媽頓時不樂意了:「這麼小的孩子不能餓!再說孩子吃母乳才健康,不容易生病,你有奶為什麼不喂?」
嫂子也不爭辯,只說:「產假就四個月,我總得去上班啊。」
當時雖然只有小小的爭論,可也給現在埋下了隱患。
這不,我哥被我媽念叨了幾句,就開始找嫂子理論上了。
11
面對我哥的指責,嫂子也不高興,只說:「下次我會注意時間的,不過這孩子總得適應奶粉吧!不然我上班了之後怎麼辦?!」
說到底母乳只是拴住了媽媽,別人都是自由的。
我哥理所當然地道:「你那個班不算穩定,發展空間也不大,不行就別上了,在家好好照顧孩子,你也可以休息休息。」
嫂子立即反駁道:「不行!我下班回家後會自己看孩子,可班一定得上!」
我哥不滿道:「你就只想著掙錢,只為了張繁!為什麼你就不想想咱們的兒子?!」
我一聽嚇了一跳,連忙看張繁在幹嗎。
好在他在陽台上吹泡泡,似乎沒聽到這句話。
我連忙給了他幾塊錢,讓他下樓去超市買零食,順便和小夥伴玩一會兒。
好嘛,這話讓孩子聽見了,三年來的父子之情全完了!
張繁下樓後,嫂子和我哥還在吵。
我哥想讓嫂子母乳一年,一年後再去找工作,嫂子堅決不同意。
「現在工作太難找了,好不容易單位里有我的位置,我哪能隨隨便便放棄!」嫂子說。
「說到底,你是要掙錢給誰?不就是想給張繁存錢嗎!你也太偏心了!」我哥也開始口不擇言。
嫂子氣得渾身發抖:「張超,你做人能不能講良心?我給張繁存錢難道不應該嗎?他是我兒子,我沒有找你要錢,我掙錢養我自己的兒子,難道有錯嗎?!」
這幾年她一向很溫柔,還從沒有這麼激動過。
我有心想進屋去勸勸,可我媽已經先我一步打開門,沖了進去,喝道:「你養你兒子沒錯!可你有兩個孩子了,你不能只管大的,更何況張繁又不是我兒子生的!你是我們家的媳婦,你要優先管我們家的孩子!」
我哥也振振有詞:「我們不是不講理,可你要分清主次。望望才剛出生,你是他媽媽,就要多關心他。可張繁都這麼大了,有必要天天當個小孩哄著嗎?!」
嫂子雙眼通紅,氣急道:「張繁還不到六歲,不就是個小孩嗎?!這麼多年的相處,難道你們,你們就一點兒也不心疼他?」
我爸媽和我哥哥都冷著臉不說話。
我剛要跑進去打圓場,只聽到嫂子失望地說:「張超,你當初和我結婚時怎麼說的,你還記得嗎?你說你會把我兒子當做自己的兒子,你會好好對待我們娘倆,我才和你結婚的!現在是什麼情況?孩子生了,你們就要卸磨殺驢了嗎?!」
面對我嫂子的指責,我哥和我媽都有些語塞。
12
這件事我哥和我爸媽明顯理虧,見我嫂子氣急了,只能軟下態度,說些好話安慰她。
「彆氣了,回頭該回奶了。」
「我也是話趕話說到這兒,不是故意的,別哭了……」
嫂子非常無奈與疲憊,她滿心的委屈和情緒,可看著剛兩個月的小嬰兒,也只能選擇息事寧人。
我覺得挺過意不去的,後來給我哥做了幾次思想工作。
「哥,你聽過一句話嗎?Happy wife,happy life。嫂子高興,孩子才會好,孩子好,全家才能快樂。張繁都養了這麼久了,你還是儘量一視同仁吧。」
我這個小姑子容易嗎?簡直是知心姐姐。
我哥嘆了一口氣,說:「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你沒結婚沒孩子,肯定不能理解我的心情。沒比較就沒傷害,自己的孩子那是怎麼看怎麼都喜歡,就連放屁都是香的,別人的孩子……總歸不是自己的!」
他和我爸媽,其實就是看張繁不順眼。
我捏了捏額頭:「就算心裡過不去,也別表現得太明顯。咱爸咱媽老了,有些封建落後的思想很正常,可你又不老,張繁是跟你沒血緣關係,跟望望可是親兄弟。好好待兩個孩子,他們長大了也是手足,能互相幫助。」
說完我鉤住他的肩膀:「就和咱倆一樣!」
我和我哥感情一直不錯,可以說是模範兄妹,這和我爸媽對我們相對公平的待遇分不開。
我哥微微有些喪氣,說:「那能一樣嗎?咱倆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張繁可是有他親爸的。再說,你知道現在養一個兒子要多少錢嗎?」
他舉起一隻手:「買房,買車,教育,結婚,彩禮,幾百萬都不夠。」
這些我也懂,只能說:「那咋辦,同心協力唄!我嫂子就是知道將來花錢地方多,所以才拚命掙錢的,她挺不容易的。」
嫂子是大型超市的員工,工作不算很穩定,全靠各種業績,所以當初調了崗,她的收入才會銳減。
我哥抹了一把臉,說:「你嫂子就算二十年不吃不喝,也掙不了多少錢,等將來張繁結婚的時候該怎麼辦?我是拿錢還是不拿錢?
「拿錢?我的能力也有限,頂多能覆蓋望望從小到大的各種開銷,這還不算咱爸咱媽的貼補。「不拿錢?到時候你嫂子和張繁說不定還會怨恨咱們。」
我沒想到他想得如此現實和長遠,也有些無奈,畢竟這社會現狀就是這樣,誰家都不容易。
我哥說:「說好聽點,你嫂子不用我管張繁,可她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她的每一分都是給張繁留著的!望望就別惦記了!可望望也是她兒子,她卻盡不到做母親的責任,只想靠著咱們這邊出錢出力,是個人,心裡都不會平衡!」
13
說實話,我一向是比較偏向我嫂子的。
畢竟都是女性,我總是站在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可我哥一席話說出來,我心中的天平不由得微微向他傾斜。
我哥雖然很現實,很算計,可這就是生活。
他也不容易。
我想了想,才說:「哥,你的難處我理解,可人的煩惱都是自己找來的。你試想下,如果你沒有望望,你會覺得開心,會覺得壓力減輕了嗎?」
我哥微微發獃,沒說話。
「不會對吧?就算讓你玩命掙錢給他你也願意,讓你省吃儉用你也甘心,這就是甜蜜的負擔。「所以做人要追本溯源,你得想想這快樂是誰帶給你的。還是那句話,善待人家的孩子,也是對自己的孩子好。
「至於錢,說不定人家張繁以後特別出息,不僅不用你掏錢,還會花錢孝敬你呢!將來還會幫助弟弟,一切都要往好的方向想。」
我哥無奈地笑了笑,說:「也只能這麼想了。」
就這樣,日子不咸不淡地過著,兩位小朋友都在慢慢長大。
望望小朋友越大越可愛,他的長相集合了爸媽的優點,還很能說會道,代替我成了家族甜心。
我媽和我爸寵他寵得厲害,天天變著花地誇獎。
可你誇望望就夸唄,每次還非要扯上張繁。
「這麼一比較,還是我們望望聰明!」
「望望真厲害,比哥哥厲害多了!」
「我們望望就是不一般!」
……
有時我聽著都有點兒受不了。
除此之外,兩個孩子但凡有一點兒爭執,我媽都無差別地偏向望望。
「你要讓著弟弟,不能和弟弟搶東西!」
「弟弟打你一下怎麼了?又不是故意的!這孩子,真不懂事!」
「就剩一個奶酪棒,你要讓給弟弟吃,長大了就不能這麼饞了。」
……
時間長了,張繁越發沉默寡言,越發沒有自信心,經常把「對不起」三個字掛在嘴邊。
有次我媽狠狠地批評張繁,不小心讓嫂子聽見了,嫂子氣得大哭了一場。
可為了上班賺錢,嫂子又不敢和我爸媽翻臉,只能默默忍耐。
張繁的姥姥倒是也提出過給嫂子看孩子,不過每個月要給她三千塊辛苦費才行。
嫂子想給張望多留些錢,只能把孩子交給我爸媽。
14
一年後,張繁上了小學。
這期間,因為育兒,因為兄弟倆的關係,我爸媽和嫂子的關係越發緊張。
他們對張繁越來越不好,甚至經常嫌棄斥責,我能感受到嫂子很痛苦。
每次我提出要對張繁好些,我爸媽都不以為然,讓我別胳膊肘往外拐,一定得向著自己的親侄子才行。
時間一長,嫂子乾脆破罐破摔,越發的摳門,一分錢也不往外掏。
我媽背地裡跟我發牢騷:「你嫂子越來越精,還越來越摳。昨天望望打完預防針,該買個魚肝油了,她都不掏錢,就等著我花錢。」
要不就說:「她給張繁買了雙運動鞋,花了二百多。前幾天還帶他去理髮,花了八十,可給望望什麼都沒買過,所有連結都是發給你哥,讓你哥付款。」
我掏了掏耳朵,深覺此題無解。
只能說:「那咋辦,你們嫌人家的孩子,她當媽的自然不痛快。」
我爸媽對張繁的態度越不好,嫂子就越沒有安全感,錢包就抱得越緊,這就是惡性循環。
直到有一次,望望身體不舒服,發了燒。
我爸媽心急之下,竟然忘了去接張繁下學。
等到嫂子下班後,才發現這孩子還沒回家,頓時嚇得她魂飛魄散!
嫂子焦急地給老師打電話,老師說孩子沒人接,在門口等了一會兒,就自己回家了。
可就算是自己走回家,也差不多該到家了啊。
嫂子快急哭了,跑到樓下去四處尋找。
我也跟著到處找,心想要是孩子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家可能就要散了!
好在沒多久,嫂子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說是孩子迷路了,被好心人帶到了警察局,現在可以去接他。
嫂子這才把心放下,跑去警察局把孩子接了回來。
張繁能好好地回家,我們全家都鬆了一口氣。
我哥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快收拾收拾吃飯吧。」
我媽有些心虛,可她不說些好話彌補,反而責怪張繁,張口就說:「你這孩子也是的,沒人接就讓老師給我們打電話嘛,自己走算什麼事?這麼段路都不認識?!弄得所有人跟著著急!」
我拽了拽我媽的胳膊,心想你就別火上澆油了!
張繁小聲說:「對不起啊奶奶,老師陪我等了一會兒,我怕耽誤她的時間,就自己回來了,誰知道有一個路口拐錯了……」
小朋友的方向感不好,有時就是越走越偏。
我媽還不依不饒:「沒這個本事,還做這樣的事!就屬你最笨!我看你就是成心的!」
嫂子終於聽不下去了,大吼道:「夠了!不要再說了!」
我媽一愣,整個人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