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就寫了一首詩,只有兩句,人人都會背
蘇麟的故事,要從一首隻有兩句的詩說起。
這首詩你一定聽過,甚至很可能在小學課本或老一輩人的口中不止一次聽到過——「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就這兩句,不多不少,流傳了快一千年。
更神奇的是,這竟然是蘇麟一輩子唯一流傳下來的詩。
有人調侃他是史上「最懶」的詩人,也有人笑稱他是「最聰明」的詩人。
可笑談的背後,卻藏著一個關於人情、機遇與智慧的故事。
「近水樓台」的智慧
北宋時候的杭州,已頗具繁華。
絹帛、茶葉、鹽商,一派富饒景象。
蘇麟,那會兒只是個小小巡檢,類似咱們現在某單位外勤,忙前忙後,卻始終在「大樹蔭」之外。
升遷、機會、關注,中年以後,這些詞就跟空氣一樣,無形卻無處不在。
看到身邊同事一個個被重用,自己卻依舊平平常常,很多人心裡都暗自嘆氣——「我也挺努力啊,怎麼總輪不到我?」
蘇麟沒埋怨,更沒四處抱怨。
他攤開紙,只寫了兩行: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半點抱怨都沒有,更多是一種溫和提醒:有緣靠近,自然乘風沐雨;但遠處的人,也值得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