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就寫了一首詩,只有兩句,人人都會背

2025-10-04     花峰婉     反饋
2/3
范仲淹的寬厚

命運,是靠自己努力,更要靠被對的人發現。

詩送到范仲淹那兒,這位名滿天下的好官,心領神會。

非但沒有覺得蘇麟「拍馬屁、攀關係」,反倒覺得這人會來事、有才氣,還真值得提拔。

這一切,就像歌詞里唱的:「把自己的光點燃,才能照亮前行的路。」

這世界,不是每個人都能站C位,也不是所有努力都能被看見。

但,適當地表達自己,會讓人生多一些被溫柔相待的時刻。

中年人的無奈

走到中年,越來越懂得:不是所有苦,都能說給別人聽;不是所有努力,都能等來掌聲。

大家都在奔波,都渴望一點「向陽而生」的溫暖。

在公司里,乾得很多,說得很少,總怕領導覺得自己「居功自傲」;在家庭里,相比自己的需要,更多時候優先考慮父母、孩子、愛人,自己的願望慢慢變成一句「算了吧,差不多就行」。

其實,中年人的人生,很像那「向陽花木」:倘若有人注目,哪怕是一縷陽光,都會蓬勃綻放。

沒人問津的時候,也要學會自己吸收生活里的微光。

一句話頂一萬句

蘇麟整整一生,只留下這兩句詩——精鍊到極致。

有人試圖給它加長,變成四句、八句,結果怎麼加都味兒變了,反倒丟了原有的從容。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事情做得越多、話說得越滿,就越容易被認可。

實際社會裡,話多未必管用,該說的一句話,勝過事無巨細的彙報。

尤其對於已過三十、四十的我們來說,「高質量暴露自己」才是真本事。

那些懂得分寸的人,不會大聲嚷嚷自己的委屈,也不習慣在背後訴苦。

他們像蘇麟一樣,知道什麼時候出手最好,怎麼表達最得體。

不徐不疾,不卑不亢。

職場和生活中的小啟示

兩句詩流傳千年,已經變成了成語。

「近水樓台先得月」,好像天生帶著那麼點兒不公平。

但往深里想,不就是提醒我們要主動接觸「能量源」,不用自怨自艾才有轉機嗎?
呂純弘 • 5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