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被處死時已年近80 朱元璋本想放過他 卻因兩個字決定斬草除根

2025-10-04     花峰婉     反饋
1/3
李善長被處死時已年近80 朱元璋本想放過他 卻因兩個字決定斬草除根

洪武二十三年,南京城外刑場。

七十七歲的李善長被押上囚車,身後跟著七十多口家眷。這個曾經位列開國功臣之首的韓國公,手裡攥著兩塊免死鐵券,卻救不了自己的命。

朱元璋本來已經放過他一次,可李善長做錯了一件事,朱元璋免他弟弟死罪時,他居然"不謝"。就這兩個字,葬送了整個家族。

這事得從頭說起。

一句話換來的三十年榮華

1354年,滁州城外。

四十歲的落魄書生李善長,遇見了二十六歲的朱元璋。

當時朱元璋還在郭子興手下混飯吃,整天愁眉苦臉,這天他在營地烤火,自言自語:"天天打仗,什麼時候是個頭?"

李善長正好路過,接了一句:"漢高祖當年也是平民出身,五年就打下天下。您這濠州離沛縣不遠,學學劉邦,天下就是您的。"

就這一句話,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朱元璋眼睛一亮,對啊,劉邦能行,我為什麼不行?他當場留下李善長做掌書記,就是個抄抄寫寫的文書。

可李善長不簡單,至正十三年,朱元璋打雞籠山寨,主力部隊全出去了,元朝軍隊趁機偷襲大本營。結果一仗下來,元軍全軍覆沒。

朱元璋回來傻眼了,誰打的?

李善長,他提前在元軍必經之路埋伏好了人。

從那之後,朱元璋每次出征,李善長必然留守後方。鄱陽湖大戰那次,朱元璋在前線跟陳友諒拚命,李善長在後方調糧草、招兵員、安撫百姓,一樣不落。

郭子興看李善長有本事,想挖牆腳,李善長直接拒絕,這份忠心,朱元璋記了一輩子。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誰來勸進的?李善長帶頭。

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封功臣,李善長位列第一,連徐達都排在他後面。開國六公爵里,五個武將,就他一個文臣。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免二死鐵券,兒子免一死。

朱元璋還專門下了詔書:"蕭何有饋餉之功,千載傳頌。跟李善長比,蕭何未必過也。"

把開國功臣比作蕭何,這待遇全天下獨一份。

洪武九年,朱元璋把女兒臨安公主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皇親國戚,榮華到頂了。

可問題就出在這。

權力這東西,會讓人忘記自己是誰

李善長表面溫和,骨子裡刻薄。

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就因為點小事頂撞了他,李善長立馬上奏章,把人趕出朝廷。跟劉伯溫爭論法令,李善長當眾罵得劉伯溫下不來台,劉伯溫氣得直接告老還鄉。

張昶、楊憲、汪廣洋這些人,都是朱元璋親手提拔的心腹,得罪了李善長,一個個被貶被殺。

朱元璋看在眼裡,沒吭聲,他在等李善長自己露出破綻。

洪武四年,李善長說自己病了,要回家養老。朱元璋順水推舟,賞了大片土地,一百五十家守墳戶,一千五百家佃戶,二十家儀仗士,排場比王爺還大。

三年後,朱元璋提拔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當太僕丞,又過兩年,把女兒嫁給李祺。

外人看著,這君臣關係好得不得了。

可就在女兒嫁過去沒多久,朱元璋病了,十天沒上朝,李善長一次都沒來看過。李祺也是,六天不上朝,叫到殿前還一臉不以為然。

汪廣洋、陳寧立馬上奏摺彈劾:"李善長恃寵而驕,皇上病了十天,他連問都不問。駙馬李祺六天不上朝,還不知錯,這是把皇上放在眼裡嗎?"

朱元璋直接削減李善長年祿一千八百石。

這是警告。

可李善長沒聽懂,或者說,他覺得自己功勞太大,朱元璋不敢動他。

兩個字,斷送全家性命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

胡惟庸是誰?李善長一手推薦上來的老鄉,還是兒女親家。胡惟庸的哥哥把女兒嫁給了李善長的侄子,兩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

朱元璋殺胡惟庸,株連三萬多人,李善長因為是元勛皇親,暫時逃過一劫。

可李善長不收斂。

洪武十八年,他想擴建宅子,缺人手,就跟信國公湯和借了三百個衛兵。這事本來不算大,可湯和膽子小,表面答應了,轉頭就跑去跟朱元璋彙報。

借兵?你李善長要幹什麼?

朱元璋心裡起疑,開始布局。

京城有個叫丁斌的人,是李善長的親戚,因為牽涉胡惟庸案,被發配邊疆,李善長出面求情,想保他一命。

朱元璋反手就把丁斌抓進大牢,嚴刑拷打,丁斌扛不住,供出一大堆李善長跟胡惟庸來往的事。

接著抓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

李存義也招了,他指認哥哥李善長知道胡惟庸謀反,卻不上報。

按理說,這時候李善長應該嚇破膽了,可朱元璋念舊情,只是免了李存義父子的死罪,沒追究李善長。

關鍵就在這。

朱元璋免了李存義死罪,李善長應該感恩戴德,趕緊進宮叩謝,可他沒去。

兩個字,不謝。

朱元璋等了好幾天,李善長愣是沒進宮,他是覺得這事理所應當?還是壓根看不起朱元璋的恩典?

這兩個字,在朱元璋心裡扎了根。

洪武二十一年,大將藍玉出塞打仗,抓到一個叫封績的人。這人原本是元朝舊臣,據說曾經幫胡惟庸給北元送過密信,約定裡應外合。

藍玉抓到人,準備押解回京,半路上李善長出面施壓,讓藍玉把人放了。

這事朱元璋後來才知道,他立馬明白了,李善長不是不知道胡惟庸謀反,他是故意包庇。

洪武二十三年,御史重提舊案,朱元璋下旨徹查李善長。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5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