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鄭武公取了申侯的女兒武姜,選擇了站隊周平王。
史書記載,鄭人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
究竟鄭武公是延續父親的政策,還是站在父親的對立面呢?
如果是前者,那麼鄭桓公之死似乎可以有新的解讀。
鄭桓公並不是被戎人殺死,而是鄭人本身就是和申侯一邊,是太子黨在朝內的內應,因而被殺。
這裡清華簡關於周攜王的記載,讓鄭桓公這個人物的形象變得越發撲朔迷離。
鄭武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了「擎天保駕」之功。
他和他兒子鄭莊公,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新王室的卿士。
他們以天子名義,瘋狂兼并那些不聽話的小諸侯。
於是,東虢國、鄶國等十幾個幾內小諸侯,就這麼被鄭國「合理合法」地吃掉了。
鄭國,從陝西一個采邑,瘋狂膨脹到了中原最核心、最肥沃的河南腹地。
鄭莊公圖窮匕見
到了鄭莊公這一代,鄭國已經羽翼豐滿,成了中原小霸主。
周平王有意分權給虢公,希望以此制衡一下鄭莊公。
結果,鄭莊公聽說之後十分生氣。
跑到成周,質問周平王:王上何故有異心?
周平王為了安撫鄭莊公,竟然做出了和鄭國交換人質的恥辱決定。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天子看諸侯的臉色行事,這周王朝到底是誰說了算?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
憤青周桓王決心對鄭桓公採取強硬態度,想要免去了鄭莊公卿士的職位。
鄭莊公這次聽說之後,派兵偷偷把周王室溫地及成周的麥子割了,想給這位年輕的天子一個下馬威。
這件事,把周桓王氣的直跳腳。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正式免除了鄭莊公朝中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