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在大臣家避暑,家中妻女兒媳挨個被臨幸,大臣的應對令人叫絕

2025-10-07     花峰婉     反饋
3/3
後世很多人看待這件事,常常嘆息張全義的無奈。一個男人的妻女被凌辱,他只能忍著不作聲。若從傳統倫理角度看,這是奇恥大辱;可從政治現實角度看,這是活命之舉。兩者之間的矛盾,讓人既唏噓又心酸。

張全義的隱忍,也被學者拿來和其他亂世大臣對比。比如宋初的趙普,靠著謹慎低調輔佐太祖太宗;又比如漢末的劉表,表面寬厚,實則軟弱無力。張全義介於兩者之間,他有能力治理河南,保一方穩定,卻沒有勇氣與朱溫硬碰硬。

這段故事也提醒人們,五代十國的殘酷遠超後世想像。皇帝不是聖人,而是赤裸裸的強權代表。大臣不是風骨高士,而是掙扎求生的棋子。張全義在這個棋局裡,選擇了最能保命的走法。他輸了尊嚴,卻贏了延續。

對比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臥薪嘗膽」或「忍辱負重」,張全義的忍耐更顯蒼涼。沒有翻身的一天,沒有復仇的機會,他只是默默忍下,把苦水咽進肚子,把笑臉端到桌上。這樣的智慧,值得讚嘆,也值得哀嘆。

朱溫的污點,史書筆筆見血

朱溫這個名字,留在歷史上的評價大多不堪。作為後梁開國之主,他的軍事才能和權謀確實驚人,但史官更願意記下他的殘忍和荒淫。

會節園事件只是其中一筆。《新五代史》《資治通鑑》都記載,他常常召兒媳入宮寵幸。諸子在外,他卻把兒媳婦當成玩物。這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逆不道的醜聞,偏偏發生在一國之君身上。史官用冷冰冰的文字,把他的荒淫記在史冊里,讓後人讀來憤慨。

除了淫亂,他的殘暴更是觸目驚心。《舊五代史》記載,他殺人如麻,連親子都不放過。郢王朱友珪最終弒父,奪位而立,也是因為父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到極點。一個父親荒淫兒媳、疑忌子嗣,最後被親生兒子殺死,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後世文人評價朱溫,幾乎都是「禽獸不如」。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毫不留情,用最尖銳的筆鋒描繪他的無道。朱溫的政治能力再強,也無法掩蓋私德的醜陋。史書在寫他功業時寥寥幾筆,寫他的惡行卻鋪陳甚多,這本身就是一種譴責。

張全義事件,成為朱溫荒淫史中的典型。一個皇帝把大臣家當成後宮,一個大臣為了活命只能忍下,這畫面荒誕到像一出諷刺劇。可正是這樣的故事,才讓人更直觀感受到五代十國的亂象。

後來的朝代對朱溫的評價,從未翻案。無論是宋代史家,還是明清學者,都把他列為「亂臣賊子」的典型。他的功業被掩蓋,他的惡行被放大,史官要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後人:篡位者不得好死,荒淫者必遭報應。

大臣們終於鬆了一口氣。那個讓他們恐懼的皇帝被推翻,雖然新政權同樣動盪,但至少舊仇得以了結。朱溫一生的瘋狂,在死亡的那一刻徹底崩塌。

後人看待朱溫,總會提到他的兩大標籤:殘暴和荒淫。無論是屠殺大臣還是掠奪婦女,都成了他身上的烙印。即便民間有傳說誇張他的行徑,本質也離不開這兩個核心。

一個從草根到皇帝的人,本可以寫出勵志篇章,卻因殘忍和慾望,把自己推上了歷史的恥辱柱。朱溫的故事提醒後人,權力若失去節制,不僅害人,更會毀了自己。

歷史的結局確實如此。朱溫在弒唐稱帝後,活了不過四年,最後被兒子朱友珪殺死。他一生荒淫殘暴,到頭來死於親手養大的繼承人之手,算是惡有惡報。

張全義的忍辱,朱溫的淫亂,兩者寫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亂世眾生相。一個是強權者的放肆,一個是弱勢者的無奈。歷史用冷冰冰的文字,把這出人性與權力的荒誕劇,永遠定格在紙上。
呂純弘 • 5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