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僅兩個月,北方還沒丟,手上還有兵,清朝為啥願意退位?

2025-10-07     花峰婉     反饋
2/3
各國公使團看著局面亂成一鍋粥,紛紛呼籲要停火。列強不在乎誰當政,最怕鐵路斷了、關稅收不上來。外部壓力一來,清廷不得不讓袁世凱既打仗又談判。朝廷心裡明白,戰場能贏,天下卻不一定能穩。武昌的槍聲像一把鑰匙,打開的不是勝利,而是內部分裂的閘門。

到十二月,南京起義再起,南方風聲一浪高過一浪。北方雖未崩潰,可格局已經定了。地圖上的顏色表面還完整,實際卻像玻璃一樣裂開了縫。清廷發現自己踩的是鋼絲,一邊是北洋的炮口,一邊是南方獨立的潮水。退不退,已經不光是軍事能不能贏,而是江山還能不能統。

北洋兵能打,江山卻守不住

戰場的形勢一度看起來對清廷有利。漢口、漢陽都被打回去,北洋軍實力確實不容小覷。軍事上清廷還沒輸,南軍處處處在下風。可局面並不是打一仗就能解決,背後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才是讓人頭疼的地方。

財政狀況越來越糟。清廷靠的是厘金、鹽稅、鐵路收益來維持軍餉。戰火燒到長江流域,錢袋子瞬間漏了大半。南方宣布獨立後,這些收入直接斷供。想向外國借錢,列強態度曖昧,既怕借給清廷收不回來,又不想押寶過早。財政繃不住,打仗再贏也沒用。

北洋軍雖然能戰,可軍心已經開始動搖。官兵心裡清楚,他們是在替誰賣命?朝廷還是袁大人?勝利的果實到底歸誰?袁世凱重新上台,權力集中到手裡,清廷對他有忌憚,不敢放權太徹底,可又離不開他。矛盾像一根繩子,越拉越緊。

南北的對峙拖長,列強的立場變得重要。公使團不斷喊話,要求兩邊停火議和,理由很簡單:不想亂局影響利益。清廷不想被孤立,只能聽袁的安排,讓他去和南方代表談判。北洋軍一邊打,一邊和,戰和並行成了奇怪的局面。
呂純弘 • 5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