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置信,這是正史
晚年的劉邦坐在高高的龍椅上,望著空曠的殿堂,對自己的出身和面相產生了一陣恍惚之感:
我,大漢王朝的創立者,到底是劉太公與劉媼之子,還是蛟龍之子?我,這張蒼老的臉,到底只是跟常人略有不同,還是貴不可言?我,左腿上,到底有沒有72顆黑痣?
但他只是常識性地恍惚了一下子而已。
這麼多年,他早已相信了自己的神異。
討伐叛亂的英布時,他中了箭傷,回到長安後感染病重。呂后為他請來了最好的醫生,醫生打包票說:「病可以治好。」
他一聽卻來了氣,當場謾罵醫生道:「我以一介布衣平民,手提三尺劍取得天下,這不是天命嗎?命運在天,雖有扁鵲,又有什麼用處!」
他賞了醫生五十斤黃金,將其打發走了,自己進入了生命的彌留之際。
通過掌握自己的死,他最後一次證明了自己的神異。
但,又有一陣恍惚襲來:
我,大漢王朝的創立者,到底只是受天命眷顧的一介布衣,還是蛟龍之子?我,這張瀕死的臉,到底只是跟常人略有不同,還是貴不可言?我,從不示人的左腿上,到底有沒有72顆黑痣?
▲劉邦畫像。圖源:網絡
早在劉邦開始創業打天下時,關於他的神異故事就已經開始流傳。
劉邦本是秦朝體制內的一個基層官吏——亭長。一次,他負責押送徒役去驪山修帝陵,走了沒多遠,很多徒役已經逃跑了。照這情勢,估計等到了驪山,人早逃光了。所以他就停下來,喝了一場酒,然後趁著夜色把所有徒役都放了:「你們逃命去吧,我也一樣。」這件事,標誌著劉邦從秦朝的維護者變成了反叛者。見他如此仗義,徒役中有十幾個人當場表示願意跟他一起走。劉邦便帶著這些人逃匿在芒縣、碭縣的山澤(今稱芒碭山)之中,走上反秦創業之路。
隨後,神奇的事開始發生了。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笞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秦漢時期,人們見面打招呼的常用語是「無它乎」(有沒有蛇),跟現在問「吃飯了沒」是一樣的。可見當時的蛇患很嚴重。劉邦喝醉了,借酒壯膽,提劍斬殺了一條擋道的白蛇——事就這麼個事,即便放在現在也不算十分罕見,頂多說明劉邦的膽量確實不一般。
但這件事在傳播過程中,卻出現了神異的情節,司馬遷以第三視角講述道,有個老婦人夜裡哭著來找兒子,說他的兒子被殺了。人家就問她,你兒子為什麼被殺呀?老婦人說,我兒子是白帝子,變成蛇,擋了路,就被赤帝子殺了。劉邦酒醒後,知道老婦人尋子的事,內心竊喜。而他的追隨者從此更加敬畏他。
就在劉邦斬殺白蛇的時候,陳勝、吳廣已經在大澤鄉舉起反秦義旗,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按照《史記·陳涉世家》的記載,陳勝和吳廣密謀起事後,去找占卜者來占卜吉凶: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這段記載中,司馬遷幾乎全程以陳勝、吳廣的第一視角,還原了這兩位起事者「裝神弄鬼」的全過程:占卜者知道陳勝、吳廣的意圖,於是順著他們的意思說他們愛聽的話,然後又指點他們向鬼神問卜。問人還不夠,還要問鬼神?陳勝很快參透了占卜者的用意:「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他便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三個字,裝到等待售賣的魚的肚子裡。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開始相信這是上天的暗示。到了夜裡,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點火,假裝狐狸嗥叫:「大楚將興,陳勝為王。」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次日,大家議論紛紛,看著陳勝,只等他一聲令下就跟著這個天選之人起事了。
《史記》真是一部很高明的史書。司馬遷寫作這部書的時候,正是劉邦的曾孫劉徹執掌天下,而劉邦創業早已成功,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也過去了百年左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有些東西必須隱諱,有些東西可以直書。所以,失敗的陳勝吳廣,丹書狐鳴的做局被無情揭露;成功的劉邦,提劍斬蛇的傳奇被繼續神化。
但是,司馬遷似乎也在無聲地告訴讀者,陳勝和劉邦的故事其實就是歷史的互文,他們互為彼此的鏡像,騙局可以是神話,神話也可以是騙局。一切取決於最終的結果,勝了就是神話,敗了就是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