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很努力,但工作卡殼、關係緊張、生活瑣事扎堆,整個人像被一團亂麻纏住,越掙扎越窒息。這時候,你需要的不是咬牙硬扛,而是學會「扔東西」。
扔的不是實體物件,而是那些藏在心裡的「精神包袱」。今天我們就聊兩樣必須扔掉的東西——它們看似無形,卻能壓垮你的能量場,讓你在低谷里越陷越深。扔對了,人生才能騰出空間,接住好運。
一、扔掉「自我設限的玻璃罩」
心理學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說的是當人反覆受挫後,會默認「努力沒用」,乾脆躺平。比如:工作搞砸一兩次,就認定自己「能力不行」;被領導批評兩句,立刻腦補「升職無望」;
創業失敗,從此貼上「倒霉體質」的標籤。
這些自我否定的想法,就像給大腦裝了「過濾器」,只留下負面信息。而真相是,大多數困境並非絕境,只是你給自己套了個罩,擋住了光。
朋友小嵐創業失敗後,有一段時間逢人就抱怨「大環境差」「遇人不淑」,結果合作夥伴躲著他,家人也嫌她負能量爆棚。
後來她去聽了一些心理學課程,把「我真倒霉」換成「我再試試」,復盤項目時發現,當初忽略的用戶需求竟成了一個新機會。如今她成功轉型,收入大幅上升。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叫:凡是發生必有利於我。
把「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換成「這段經歷能教我什麼?」,把每一個挫折轉變成磨鍊自己意志力的機會,把每個人的不同意見變成長腦子的機會……
莫言說過:抱怨是無能的遮羞布,行動才是破局的開山斧。
萬事開頭難,當面對一件事時,可以採用「最小行動原則」,例如,遇到難題時,思考、嘗試,先做5分鐘再說。行動本身就能打破焦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