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妖婦,爬上龍床,成就一代盛世
乾興元年二月十九。
宋真宗趙恆在批閱完《天書降世錄》後,突然癱軟在龍椅上,以「風疾猝發」的方式,實現了他的人生終極夙願——死在「真愛」劉娥懷裡。
提起宋真宗,在北宋歷史上相當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提起「狸貓換太子」的劉娥,絕對是讓北宋士大夫捶胸頓足,說書人眉飛色舞的存在。
這位從蜀地歌女到臨朝稱制的傳奇女性,是史上少數完成「階級三級跳」的草根皇后。
太平興國年間,因為生活過於拮据,十五歲的劉娥被丈夫在龔美賣給了一個武官做小妾。
只是當時誰都沒想到,龔美這個無奈的舉動,會在日後塑造出大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
之前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劉娥曾在街頭賣藝,她非常擅長一種叫做播鞀的古樂器,這是一種類似撥浪鼓的樂器古樂器,在當時沒有幾個人會。
但播鞀在劉娥的手中,她總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變化運用,撥打起來,富有節奏,鏗鏘動人,加上她的歌聲婉轉,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其中就有買她的那個武官。
不過,他買她並不是為了讓劉娥做小妾,而是討好一個人。
買她的人叫張耆,是襄王趙元侃的侍衛,襄王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為了巴結襄王,張耆把劉娥獻給了同為音律發燒友的襄王。
見到劉娥的第一眼,趙恆就被她那楚楚可憐的眼神,猶如鶯歌鳥鳴的歌聲整迷糊了。當夜,就在王府偏院的芭蕉樹下,把劉娥給「燉」了。
從此,劉娥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
劉娥的崛起堪稱北宋版《甄嬛傳》,從王府婢女到皇帝外室的晉級路上,她展現出驚人的生存智慧。
進入襄王府後,劉娥與趙恆二人日日融為一體,府中經常是鼓聲陣陣、歌聲悠揚。很快就引起了秦國夫人的不滿。
秦國夫人是襄王的乳母,她看不慣襄王整日與劉娥耳鬢廝磨,不務正業的模樣,就一把告到了宋太宗面前。知道自己兒子整日和一個有夫之婦在一起,宋太宗勃然大怒,要他立即趕走劉娥,不能留在王府里。
趙恆很苦惱,他捨不得把劉娥送走,可他又不敢違逆父親,在張耆的建議下,他決定效仿武帝「金屋藏嬌」,他把劉娥秘密安置在張耆家中,這一藏就是15年。
一個女人能有幾個15年,可寄居在張耆家中的那些年,劉娥非但沒有怨天怨地,反而潛心學習詩書、典籍。這一舉動不僅加深了趙恆對她的愧疚,也增添了他的愛意。
997年,趙恆即位,史稱宋真宗,趙恆立刻將劉娥接入宮中 ,但因為當時真宗已經有了皇后郭氏和其他妃嬪,所以劉娥沒能有名分。
劉娥依舊不惱,不僅沒有爭風吃醋,反而力勸真宗多到皇后和其他嬪妃處,真宗不來她寢殿的時候,她就夜夜臨摹《蘭亭序》,練就了一手讓翰林學士汗顏的飛白書。
知道她劉娥這麼懂事,郭皇后很滿意,多次在眾人面前誇讚她。
真宗向來敬重皇后,聽到皇后誇獎劉娥,很是滿意,對她也愈加的寵愛。
1007年,郭皇后去世,皇后之位空了出來。
真宗想立劉娥為後,遭到寇準、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的反對,他們認為「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為一國之母」。
為了讓心愛的女人登上那個至高之位,真宗耗費800萬兩白銀,發起了一場長達十年的「天書運動」。
1008年正月初三,汴京上空突然出現了大量飄揚的的黃帛,隱約間還能看到上面整齊的字跡:趙氏始祖九天司命天尊諭……
見此情景,宋真宗趙恆驚呼:此乃上天神諭!他宣稱:昨天夜裡在夢裡得「神人」授意,今日就天降祥瑞,與此同時,各地官員紛紛上報「麒麟現世」、「靈芝瘋長」,連黃河鯉魚都「自願」跳進御廚的鍋里。 的祥瑞消息。
根據這份「神諭」,1012年,宋真宗不顧群臣反對,將劉娥立為皇后。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場鬧劇,但卻無法制止,在這齣北宋最離奇的神權大戲中,劉娥悄然從「外室」升級為「天命代言人」。
借腹生子,穩固後位
不知是不是身體素質不行,雖然跟了真宗近二十年,劉娥始終沒能為真宗生下一兒半女,為了穩固自己的後位,劉娥決定讓侍女李氏代孕,(即"狸貓換太子"原型),誕下趙禎(宋仁宗)。
在真宗的默許下,劉娥對外宣稱這個孩子是自己生的,並且將他交給楊淑妃撫養。
她既保全自己不孕的體面,又獲得了皇子撫養權,更讓真宗對她心懷愧疚。當李氏病逝,她以皇后規格將其下葬,既顯大度又絕後患。
不過這件事後來也被她的政敵拿來攻擊,在不斷的傳播中,她逐漸變成了一個用狸貓調換太子的狠毒女人,形象也逐漸妖魔化,甚至成了人們口中的「妖婦」。
但她毫不在意,真宗也不在意,不僅不在意,還把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利分給了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