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巔峰到滅亡,只隔了28年
1206年,南宋的愛國憤青韓侂胄發起開禧北伐。這是南宋時隔近半個世紀後再一次興兵北伐,本來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好事,卻成了一齣悲劇。
這一戰,金人相機而動,轉守為攻,宋軍敗得慘兮兮。
負責中路攻打蔡州的南宋將領皇甫斌被金人包抄,一戰即潰,死了2萬多人。
南路大軍營帳被大水沖走,糧草也被金兵燒盡,不戰自潰。
西路的吳曦貪圖封賞而與金人暗中勾結。要知道,這位吳將軍可是南宋開國名將吳璘的孫子。
東路由韓侂胄任命的京洛招撫使郭倪一向以諸葛亮自居,可在兵敗如山倒時束手無策,只知道哭,被人譏諷為「帶汁諸葛亮」,成功蹭了一把偶像的熱度。
▲開禧北伐東、中路軍進軍路線圖。圖源:網絡
只有老將畢再遇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卻無法挽救南宋全線潰敗的頹勢。主張出兵伐金的權相韓侂胄更是捲入政變,死於非命,首級被送往金國。
此戰,金兵渡過淮河,一連攻陷十餘州,飲馬長江,打得南宋叫伯伯。隨後訂立的「嘉定和議」,南宋的歲幣從每年的銀、絹各20萬兩、匹一下子增加到每年銀30萬兩,絹30萬匹,還需向金支付戰爭賠款300萬兩。
彼時的金朝,國力正處於頂峰。
誰也不會想到,那一年,距離金朝滅亡,只剩下短短28年。
金與宋,都不是這場國運之戰的贏家,真正的的威脅來自北方。
蒙古崛起,是金朝的外患。
就在開禧北伐那一年,蒙古各部首領在斡難河(今蒙古和俄羅斯境內的鄂嫩河)集會,推選乞顏部的鐵木真為蒙古帝國大汗,上尊號為「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