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懷孕稱為身懷六甲,「六甲」是什麼意思?背後蘊含何種深意?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能看到女子在孕期時不說「懷孕」,而是用「身懷六甲」來代指。
可「六甲」跟有孕從字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為什麼它會成為懷孕的代名詞呢?
回看這個詞的演變歷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六甲共成人身
身懷六甲這個說法跟其他成語一樣,起初都是眾人約定俗成的俗話,大規模作為懷孕的代稱被使用則要被追溯到明清時期。
在清代的《鏡花緣》一書中,李汝珍寫到:「偏偏媳婦身懷六甲,好容易逃至海外。」
但在此時,身懷六甲竟是專指女子懷男孩。
在我國的道教神話體系當中,六丁六甲是武神的典型代表,其中六丁是陰神,六甲是陽神。
用六甲代指懷孕,不僅體現了古人對於孕婦與胎兒能夠平安的樸素期待,更體現出了對生個男孩的期待。
畢竟在古時候,男子算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無論是下地幹活還是考取功名,都要靠男子,所以社會中就瀰漫著重男輕女的風氣,甚至直到現在,某些地區還殘存著這種思想。
不過這個詞演變到現在,早已沒有單指男孩的含義,更多的是對女子懷孕的祝福。
除了這種樸素的期待,還有一種聽起來更符合邏輯的說法。
同樣是在道教,六甲除了作為護法武神,還是人體的構成要素。
甲子主水,代表著人的血液和腎臟;甲寅主木,代表著骨骼與肝臟;甲辰主風,代表著氣息與膽髒;甲午主火,代表體溫與心臟;甲申主金,代表著牙齒與肺臟,甲戌則主土,代表著肌肉與脾臟。
其中六甲所代表的臟器正好是組成人體的重要部分,也就成了人的代指。
雖然這種說法沒什麼科學依據,但也體現了古人對生命的探索。
這樣來看,身懷六甲正好代表著身體中還有一個人,算是生動地將懷孕具象化了。
在這種解釋下,身懷六甲的適用範圍更加廣泛,不再單指懷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