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層推理2:血畫完整後續

2025-09-19     游啊游     反饋
1/3
小時候,爸爸給過我一張十元紙幣當零花錢。

他說是在路上撿的。

我記得很清楚,那張紙幣的背面⽤⿊⾊水筆寫了這麼⼀句話:

「五樓有傳銷,救命」

當時的我把錢拿給爸爸看,爸爸笑著告訴我。

「這錢指不定被多少人用過了,誰知道這上面的字是什麼時候寫的呢?也許寫字的人早就獲救了也說不定。」

我那時候急著買巧克力,就沒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不久後,電視上出現了⼀則新聞。

「一男⼦誤⼊傳銷窩點,被打死後慘遭分⼫」

年少的我看著爸爸,他正直勾勾地看著電視。

我問他怎麼了,他生氣地沖我大喊⼤叫,讓我別管他的事,然後摔門離開。

我不知道他怎麼了,只覺得莫名其妙。

直到過年的時候,在年夜飯上,我爸喝多了,哭得死去活來,當著親戚們的⾯說出了他撿錢的事。

他當時撿錢的位置,就是新聞⾥那個傳銷窩點的正下方。

也就是說這張十元紙幣上的字,很有可能是某個誤入傳銷的人寫的,甚至有可能就是那個被分屍的⼈寫的。

他痛哭流涕,抱著酒瓶說是自己害死了那個人,全家都在安慰他,只有我站在一旁,傻愣愣地不知所措。

原來……我是用這樣的錢去買了巧克力啊……

我的意識里似乎有什麼不可名狀的東西覺醒了。

在我之後的⼈生里,我總會時不時想起那張十元紙幣。

我會想,那張錢原本的主人現在還好嗎?他當初是不是真的獲救了呢?還是說……這張錢真的來自於那個被分屍的男人。

如果真的來自於那個人,他一定是經歷了痛苦的毒打,非人的折磨後,才會在某天找到了一個機會,在錢上寫下了求救的字樣,然後丟出窗外的吧。

他一定直到死去的那一刻,都懷揣著獲救的希望吧。

只是他的希望就這樣被我爸無視掉了。

我總問自己,如果我是第一個撿到錢的人,我是不是能救下他?還是會像我爸一樣忽略掉錢上的文字?

這個念頭如同幽靈般在我腦海中徘徊,並隨著年齡的增長瘋狂折磨我的神經。

直到那一天。

一張新的「紙幣」出現在我面前。

……

大二那年的某天晚上七點,朋友約我出來吃燒烤。

幾打啤酒下肚,我們都醉了,上面那一長串獨白,是他酒醉後和我說的。

我不明白他為什麼和我說這個。

我向他表達我的疑惑,緊接著就看見他拿出手機,給我發了兩張照片。

朋友:「今天我工作的時候發現了兩張畫,本來想丟掉的,但我總覺得這兩張畫背後有故事,我怕和那張十元紙幣一樣,我怕我丟掉這兩張畫,這世上會有個人因為我受到傷害,我不敢給別人看,但我又想知道真相,你前段時間不是幫警察破了個閣樓的案子嗎?你幫我看看,這畫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我有些好奇,於是打開手機微信,看見了這樣兩張畫。

https://picx.zhimg.com/v2-17f01f0255e19b46856d90b7bfdffe10.jpg?source=d1c2d5a6

https://picx.zhimg.com/v2-ebba66f43ddebfb61cb4077c0bae5739.jpg?source=d1c2d5a6

……

在看到畫的一瞬間我就產生了毛骨悚然的不適感。

這是兩張血畫,畫紙的邊緣有明顯的鋸齒狀,應該是廁紙。

兩張畫的構圖很像,表達的應該是相同的內容。

只是第一張比第二張模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第一張沒畫好,所以才畫了第二張一樣。

畫上面的數字是 15.3.11,我產生的第一個聯想是日期,但現在還不能確定這個日期指代什麼。

畫下面的圖案是兩個小人和一個方框,這樣的圖像組合能產生的聯想實在太多了。

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方框里的數字。

「110」。

連三歲孩子都知道這三個數字代表什麼。

如果只是淺顯地查看這兩張畫,看上去像小孩塗鴉。

可小孩子真的會在畫上強調 110 嗎?

我想了好一會兒,總是沒辦法把線索聯繫起來,於是向朋友提問。

「這兩張畫是哪來的?」

朋友答。

「這要從頭說,我們家不是開廢品回收站的嗎,今天我爸拉回來一車廢品,裡面有不少 LED 燈泡,這兩張畫是我從 LED 燈泡里拆出來的。」

「你們家還收燈泡?那玩意值錢嗎?」

「燈泡本身不值錢,但是燈泡裡面的燈珠值錢,那玩意可以提煉黃金,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回收這玩意。」

聽完朋友的解釋,我若有所思,繼續提問。

「原來如此,你有燈泡的照片嗎?」

「有。」

他把燈泡的照片發了過來,並告訴我。

「黃色的小方塊就是燈珠,這些畫是在板子後面那塊區域被發現的。」

https://picx.zhimg.com/v2-244ae4b01ad80c86a5cf7cf2ed7b29ba.jpg?source=d1c2d5a6

照片上的燈泡已經被拆開,分成了燈罩和燈殼兩個部分。

看著照片,我大概知道他指的是什麼位置,於是又問。

「兩張畫是在同一個燈泡里被發現的?」

「不是,這兩張畫是分別從兩個燈泡里拆出來的,但是這兩個燈泡是同款。」

我繼續研究燈泡,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地方。

那兩根紅色的電線不在焊點上,是被扯斷的狀態,於是我指著畫上的兩根電線問朋友。

https://pica.zhimg.com/v2-e70a3a5850150cf65a5f6ba95f753539.jpg?source=d1c2d5a6

「這裡的紅色電線是你扯斷的嗎?」

朋友答:「不是,我拆開燈罩的時候他就已經斷了。」

「另一個也是斷的嗎?」

「也是斷的。」

兩個燈泡的電線都是斷的?

我眉頭緊鎖,向朋友詢問是否還有其他的線索。

朋友搖頭,表示只有這些。

於是我重新把關注點放回這三張照片上,這三張照片確實有幾個疑點很讓人在意。

為什麼作畫的人要用血在廁紙上畫畫?

為什麼相同的構圖要畫兩次?

為什麼畫會從燈泡里被發現?

燈泡的電線又為什麼被扯斷?

作畫的人是什麼身份?

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種種疑問似乎正指向一種情況。

我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將這六個問題記錄在筆記本上。

……

將這些線索進行整合,我很快得到一種可能。

在確保這種可能沒有明顯的漏洞後,我叫醒桌子上因為等待而睡著的朋友。

他迷迷糊糊地揉眼。

「嗯?有結果了?」

我點頭,「有結果了。」

「怎麼樣?這兩張畫是不是有問題?」

「確實有問題,先說結論,作畫的人被監禁了,這兩張畫是他的求救信。」

聽到結論的朋友露出擔憂的神情,他悶了口啤酒,自責地說:

「我就知道!我看見這兩張畫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但是我太笨了!我說不出所以然來!你是怎麼推理出來的?快跟我講講。」

我指著血畫的照片,對他說。

「先從畫開始吧。」

「好。」

「你看這兩張血畫的下半部分。」

https://picx.zhimg.com/v2-c7828fef4ba3b86dbdf1b95b9ac8d718.jpg?source=d1c2d5a6

「他們的構圖是一樣的,只是第二張比第一張清楚,說明畫的主人不是亂畫,而是故意要畫成這樣,他想通過這兩張畫傳達某種信息。單看畫的內容,聯想範圍太大了,但如果和 110 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聯想範圍就縮小了很多。提到 110,最容易聯想到的是求救和犯罪,結合畫面來看,這個方框像不像一個房間?房間外面的是壞人。」

朋友向我詢問。

「那房間裡面的呢?」

我答。

「是畫畫的人。」

朋友懵了。

「你的意思是,有個壞人把畫的主人堵在了房間裡?」

我想了想,對他說。

「你的表述不夠準確,有一個名詞可以更好地解釋這個行為,這個名詞叫監禁。」

「監禁!?」

「是的,監禁,接下來我們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推演,一切就都能解釋得通了。為什麼作畫的人不用筆和畫紙,而是要用血在廁紙上畫畫?因為畫的主人被監禁了,他身邊沒有筆和紙。但他身邊一定會有廁紙,因為排泄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至少這種需求犯人是會滿足的。」

朋友不解。

「他都能作畫了,為什麼不寫字?」

我答。

「因為廁紙吸水,血液是液體,用血寫字會在廁紙上暈出大片的血漬,所以用圖像表達更準確。」

「有道理……」

隨即朋友又指向畫面上方的數字。

「那這個數字呢?15.3.11,指的是什麼?」

我告訴他。

「應該是日期,也就是 2015 年 3 月 11 日,只是我還不知道這個日期代表什麼。」

朋友又問。

「那……犯人為什麼要監禁他?」

對於朋友的這個問題,我沉默了一會兒,並不是我不知道答案,只是我不確定該怎麼回答他,想了一會兒,還是決定裝作不知道。

「我不知道,可能是為了要贖金,或者是要復仇,再或者是一些不為人知的理由,人心是複雜的,犯罪動機同樣複雜,這三張照片推演不出人心的險惡。」

朋友接受了我的說法,並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你說的這些和燈泡有什麼關係?」

我指著燈泡的照片,指著斷掉的紅色電線,對他說。

「讓我們回到燈泡上。你看,燈泡的電線是斷的。」

「我知道他是斷的,這意味著什麼?」

https://picx.zhimg.com/v2-244ae4b01ad80c86a5cf7cf2ed7b29ba.jpg?source=d1c2d5a6

我解釋道。

「我上網查過,燈泡的電線是焊上去的,至少要 50 牛頓以上的力才能把電線扯斷,可是這枚燈泡的燈罩沒有破損擠壓的痕跡,說明燈泡不是自然損壞,而是人為造成的。並且我推測,很有可能是畫的主人乾的。」

「可他為什麼這麼干?」

「不太好解釋……這樣吧,我們模擬一下案件的經過,你來扮演受害人。」

「好。」

「首先,你被帶到了一個房間裡,房間裡有馬桶,食物和飲用水,可以滿足你最基礎的生存需求,犯人大部分時間不在家,你可以在這個房間裡自由活動,那麼你會做什麼?」

「肯定是想辦法逃出去啊。」

「是的,所以你準備寫求救信,但你不會寫字,而且現場也沒有紙和筆,你只能用血在廁紙上畫畫。」

「嗯。」

「現在,你的求救信做好了,那麼問題來了,你要怎麼把求救信送出去?」

朋友問:「有窗戶嗎?」

我答:「大機率沒有,房間裡唯一的出入口就是那扇由犯人控制的大門。」

朋友喃喃自語,「也就是說我想把畫送出去,必須要經過犯人的手?」

我答:「是的。」

這下朋友犯難了,他看著血畫的照片皺起了眉頭。

「犯人怎麼可能幫我把畫送出去?」

我再次指向燈泡,說道。

「有可能的,三十六計里有一計叫作瞞天過海,百度詞條對這個計謀是這麼解釋的:利用人們司空見慣的錯覺、常見不疑的心理進行偽裝,把真正的企圖隱藏在有意暴露的事物中,以起到出其不意地出奇制勝的目的。既然畫送不出去,那就把畫藏在犯人會主動送出去的物品里。LED 燈泡就是這樣的物品。畫的主人趁犯人不在,把畫塞進 LED 燈泡里,然後扯斷電線,再把燈泡裝回原位,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等犯人回家後,發現燈泡不亮了,他不會懷疑受害人,只會覺得燈泡是自己壞的。畢竟燈泡是消耗品,一個燈泡壞了是很正常的事情,犯人只會去買一個新的換上去,然後把舊的燈泡丟掉。緊接著,那枚藏有血畫的燈泡在路邊被人撿走,機緣巧合下又被你爸收了回來,然後被你拆開,最終由你看見了這兩張求救信,這就是事件的全貌。」

聽到這,朋友瞪大了眼睛,恍然大悟一樣。

「原來如此……我就知道這裡面有什麼道道!但我一直弄不清裡面的聯繫,原來是這個樣子!有個人在等我們去救他!事不宜遲,我們趕緊去報警吧。」

我沉默了一會兒,沒有立刻動身。

「……」

朋友好奇地看向我。

「怎麼了?欲言又止的?」

「有個問題我想確認一下,你爸是從哪收來這批燈泡的?」

朋友搖頭。

「我沒問。」

「那你現在問一下。」

「為什麼?」

「犯人丟掉燈泡的位置,不會距離犯人家太遠,只要能確認這個信息,就能幫助警方縮小搜查範圍。」

朋友恍然大悟,「哦哦哦!」

朋友趕緊拿起手機給他爸打電話。

在簡單地詢問過後,朋友掛斷電話告訴我說。

「我爸說是一個去世的老人家裡收回來的,那個老人生前有囤積癖,總喜歡往家裡囤東西,老人去世後,他兒子打算把房子賣了,就聯繫我爸把那些廢品收走,這些燈泡就是那堆垃圾里發現的。」

「唉,你知道老人家的地址嗎?」

「知道。」

「那我陪你一起去報警吧。」

「行,走吧,老闆結帳!」

……

朋友打了輛計程車,目的地是老人家附近的警局。

車上,朋友很高興,仿佛兒時的陰霾終於要在今天散開一樣。

看著他這麼開心,我有些不知所措,有些事情,我真不忍心親口告訴他。

其實關於剛才的推理,還有非常悲觀的一部分我沒有說出來。

我大概推斷出了一些受害人的信息,比如受害人的大致年齡和性別,但我不敢說,因為受害人很可能已經死了,我不希望他從我嘴裡聽到這樣的消息。

他發給我的那張燈泡照片,燈泡的側邊緣上有標註生產年份。

上面寫的是 2015。

https://pic1.zhimg.com/v2-81d0ece4507dc7d8841050a26ad25e40.jpg?source=d1c2d5a6

也就是說,這枚燈泡是 2015 年生產的。

那兩張畫上的日期是 2015 年 3 月 11 日。

根據這兩點基本可以判斷,畫的主人是在 2015 年向外界求救的。

可如今是 2022 年,相隔了七年之多,這種情況下,他真的還活著嗎?

……

另外,關於犯人的犯罪動機我也有了些許眉目。

我是這麼推斷的。

朋友發現了兩枚燈泡兩張畫,站在受害人的角度,他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弄壞兩個燈泡,這會引起犯人的懷疑。

所以這兩張畫應該是相隔了一段時間被送出來的。

這意味著受害人至少存活了幾個月。

不僅如此,受害人能兩次利用燈泡傳遞信息,說明犯人不是一直在監控受害者,犯人很可能有本職工作要做,所以當犯人不在家的時候,受害人可以在監禁用的房間內自由行動。

結合這兩點,就可以嘗試思考犯人的動機了。

監禁犯罪最常見的四大動機分別是:

綁架,復仇,保護,性侵。

綁架監禁是綁匪為了索要贖金而實行的短期綁架活動。

受害人往往被捆綁四肢,捂住嘴巴,完全失去自由。

復仇監禁是犯人為了發泄自己的怒火而實行的綁架活動。

絕大多數以復仇為目的的犯人,都不會讓受害人的存活時間超過一個月,即便存活時間超過了一個月,受害人也已經被折磨得體無完膚了,幾乎沒有實行計劃的可能。

這顯然與之前的兩個結論相悖。

剩下的就只有保護監禁和性侵監禁兩種可能。

一般會被保護監禁的都是窮人家裡的瘋子,因為沒錢送到精神病院,又怕到處亂走會傷人,所以家裡人才會把他關起來。

瘋子可沒辦法實行如此縝密的計劃。

所以性侵監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犯人是出於滿足自己變態性慾望的目的,綁架並監禁了受害人。

根據以往的性侵綁架案的案例分析,受害人大機率是個女性,年齡在二三十歲左右。

她正在世界上的某個陰暗角落,遭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甚至有可能已經不在人世。

我看向朋友,希望之後他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不要太難過,至少他已經努力過了,沒能救到人不是他的錯。

希望警方告訴他結果的時候,他可以這麼想。

……

然而。

事情的發展並不如我意料的那樣。

應該說,我的絕大多數觀點都是正確的,只有一件事我想錯了。

受害人沒有死。

犯人死了。

……

大約晚上九點半,我們來到警局報案。

負責和我們對接的是之前在戶型圖案件里有所接觸的劉警官,他在聽完我們的描述後,神情嚴肅,立馬跟我們做了筆錄,並登記了我們的身份信息及聯繫方式。

簽完字後,劉警官給我們留了電話,然後就讓我們離開警局,說是有後續會聯繫我們。

就這樣,我們倆各回各家。

彼時的我們根本就猜不到事情的後續發展有多麼離譜。

……

第二天早上十點多鐘的時候,朋友給我打電話,說當年的受害人約我們見面。

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大腦都混亂了。

什麼叫受害人要和我們見面?

她沒死嗎?

朋友表示電話里也不好解釋,只給了我一個地址,讓我中午十二點前去這個地方,然後就把電話掛了。

我看著手機,感覺自己的腦子轉不過彎來。

……

中午,我如期赴約。

那是一家茶餐廳,他們已經在那裡等我了。

桌上除了朋友外,還坐著一個很有氣質,穿戴名牌的女性,看上去三十出頭。

她見我來了,起身和我握手

「你好,我姓吳。」

「您好。」

我們都入座後,吳女士跟服務員點了菜,然後開始了今天的對話。

「今早我接到了區公安分局王隊長的電話,他說有人撿到了我以前畫的畫,我還蠻驚喜的,因為這兩張畫是我 2015 年左右的時候畫的,當時送出去一直沒有消息,我還以為這兩張畫已經被銷毀了,沒想到今天居然能再看見這兩張畫,這感覺真的很奇妙。」

朋友從口袋裡取出那兩張摺疊起來的血畫。

「哦對,吳姐,你讓我把那兩張畫帶來,我帶來了。」

說完,朋友把兩張畫交給吳女士。

吳女士接過畫,看了一眼,表情有些複雜,不知是難過還是什麼,隨後她把畫放進了包里。

「謝謝,我想把這兩張畫珍藏起來,它們是我曾經勇敢和堅強的證明。」

我看著吳女士的妝容,好奇地問了一句。

「你能告訴我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嗎?您是如何獲救的?」

吳女士答道。

「關於獲救的手段,和你們想的一樣,我是通過燈泡自救的,2015 年我被犯人綁架,燈泡上的數字就是我被綁架的日子,當時我從火車站出來,犯人以介紹工作的名義把我騙回了家,並用武力把我關進了他家的地下室,直到 2017 年 5 月我才獲救,在此期間,我通過燈泡藏畫的方法,一共送出去四張畫,前三張畫都石沉大海了,直到第四張畫被人發現後報了警,警方才把我救出來。好在犯人是個瓦匠,如果他是一個電工,我恐怕也沒有送出第四張畫的命。」

「犯人是瓦匠?」

「是的,他好像在工地幹活。」

我感慨。

「您真的很堅強,我可以看看讓您獲救的那張畫嗎?」

吳女士點頭,拿出手機,打開相冊,翻出了那張畫的照片。

https://pic1.zhimg.com/v2-f5cd248468d5a822c8f78b5e8e6cabef.jpg?source=d1c2d5a6

這張畫的構圖和前兩張一樣,材質和畫法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上面的數字不是「15.3.11」,而是「16.4.7」。

我感到奇怪,吳女士剛才說過,15,3,11 指的是她被綁架的日子。為什麼這張畫上的數字又變成了 16,4,7 呢?

我向她提出我的疑問,換來的是吳女士的拒絕。

她說:「抱歉,我不想談論這個話題。」

或許這個數字對吳女士而言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吧。

我沒有再追問下去,而是寒暄了幾句。

「您現在過得不錯。」

吳女士的笑容意味深長。

「是,我是大山裡的孩子,父母覺得女孩子讀書浪費錢,準備讓我在家裡干幾年農活,然後早早嫁人,可我不甘心就這樣過完一生,我在別人家的電視里看過上海世博會,當時我就感慨,外面的世界那麼大,我為什麼一定要留在山裡,等待我嫁人生子的命運?於是在幾年後的某個下午,我帶著行李,連夜出逃,準備去大城市打拚,沒想到剛出火車站就遇到了那樣的事,被監禁的那段時光真的讓人受盡煎熬,同時也讓我意識到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是多麼重要的事,獲救後,我開始學習,努力工作。如你所見,我現在過得很好。」
1/3
下一頁
游啊游 • 79K次觀看
游啊游 • 3K次觀看
游啊游 • 9K次觀看
游啊游 • 2K次觀看
游啊游 • 2K次觀看
游啊游 • 4K次觀看
游啊游 • 880次觀看
游啊游 • 870次觀看
游啊游 • 580次觀看
游啊游 • 920次觀看
游啊游 • 670次觀看
游啊游 • 490次觀看
游啊游 • 540次觀看
游啊游 • 370次觀看
游啊游 • 690次觀看
喬峰傳 • 640次觀看
喬峰傳 • 900次觀看
連飛靈 • 480次觀看
游啊游 • 320次觀看
游啊游 • 800次觀看
喬峰傳 • 360次觀看
游啊游 • 390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14K次觀看